-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成勇:请带贵州回家
杨成勇在名片上的身份,跟他的经历一样丰富。但不管做什么,身在何处,总有一根风筝的引线牵连着他的内心。他知道,自己的根在贵州。这片土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就像蚌壳一样,虽然外表粗糙。但里面饱含珍珠。杨成勇将蕴藏在贵州民间艺术蚌壳中的珍珠挖出,使之散发光彩,美丽夺目。
是舞台,也是窗口
2009年春节,平日里寂静的贵州省博物馆忽然热闹了起来,原来“黔艺宝”打造的“多彩贵州”小舞台正式开演了。每天都有数百名观众慕名而来,在浑然天成的天井中欣赏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步入其中,立即可以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杨成勇告漏己者,在这里可以看贵州能工巧匠精美绝伦的手工制作,赏贵州特色的歌舞戏曲演出,品贵州茶的清香高雅,聆听来自侗家深山幽谷少女们的小合唱。茶香悠然中,一扇深远的贵州文化之门静静地向世人打开。
正因为看中博物馆的文化氛围,所以杨成勇才把自己多年的心愿放在这里实现。开设在博物馆一楼的“黔艺宝”新馆,耗资800万元,占地2600平方米,是目前贵州最大的文化艺术旅游商品展销中心。
除了独具特色的“多彩贵州”小舞台外,这里还设有私人博物馆,防冽了杨成勇多年收藏的20多面明清铜鼓、300多套贵州民族服饰刺绣、300多套明清贵州民族银饰等:另外还有银饰和刺绣馆,立体的、平面的、展台上、展柜内――采用各种方式将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银饰、刺绣工艺展现在了世人眼前,而这些银饰和各种刺绣都是“黔艺宝”自主设计生产,其中凝结了杨成勇大量的心血,而在奇石、化石馆里,扬名中外的梵净山紫袍玉带石雕、思州砚、各类水冲奇石、贵州龙、海百合化石也不同凡响;旁边的民族工艺展馆则摆满了贵州蜡染、平塘牙舟陶、黄平泥哨、大方漆器、玉屏箫笛等特色工艺品。
店如其名,“黔艺宝”如同一个巨大的贵州工艺宝库,集中了贵州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成为对外展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窗口。在杨成勇心里,只有坚持不懈地走文化与旅游结合之路,贵州旅游工艺品市场才会得以发展,这也是他多年来创作设计旅游艺术品的最终目的。
引领银饰畅销
杨成勇曾有一段移居美国的经历,那个时期杨成勇做过很多工作。可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内心却泛起了疑惑,那个曾在他眼里是人间天堂的美国,魅力已不再。2000年,在就读MBA还是回国之间进行的一番认真思考后,他只身回到了故土贵州。在这段时间里,杨成勇做过经理,做过国际贸易,可是在他的心里总有一个不能填满的坑,那就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隋和挚爱。在30岁时,杨成勇终于创办了“黔艺宝”。
最开始“黔艺宝”只是一个三四十平方米的小店,主要售卖一些从乡下和民间搜集来的特色民族工艺品。“当时主要想的是能够赚钱,后来发现这些东西的内在价值更吸引自己。”从那时起,杨成勇开始琢磨贵州的民族文化。
曾经苗族银饰跟其他贵州民间工艺品一群,面临市场前景不佳的射也然而,凭借杨成勇的设计开发,却改写了市场低迷的状况。
移民美国的经历,让杨成勇开阔了眼界。有一次,他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看到馆藏的中国明清玉器、翡翠用红木框装裱,挂在墙上,非常精美,一种历史文化感扑面而来。这给了他启发:“对于其他工艺品,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包装呢?”
苗族银饰虽然很好看,杨成勇却发现,传统的苗族银饰又大又重,不易携带,而且喜爱它的人们买回去以后不知道怎样存放,“于是我就设计将传统的银饰缩小,然后用木框装裱起来,挂在墙上感觉非常别致。”说来简单,可如何传统的大件厚重苗族饰品变成便携易带的手工艺品,如何在重量、造型、图案、外框、内卡纸等方面进行创意组合,从设计到完成,耗费了杨成勇近2年的时间。
一出世,这件“苗族手工装框银饰画”就在首届中国旅游产品设计大赛中一举获得金奖。由于产品在市场大受欢迎,杨成勇根本无法独享自己的成果,克隆品如雨后春笋般疯长。从“黔艺宝”专卖店到最偏远的苗族村寨都在销售,“连北京潘家园都有卖!”杨成勇无奈之余也很欣慰,因为苗族银饰从收藏品变成商品后走进了千家万户。
永远的故土情结
“一件旅游艺术商品从设计构思到创作成品,会经历很多曲折的阶段,我的收藏、设计创作和经营生涯也经历了不寻常的阶段。”
能够走到今天,杨成勇坦言,离不开2006年开始举办的“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三届大赛他设计的作品从获二等奖、一等奖到特等奖,逐届升级,杨成勇的知名度也快速提高。
在杨成勇看来,屡次获奖是因为其中的设计创作元素全部取材于贵州本土的文化精髓。在“黔艺宝”里,记者看到了获奖作品《贵州新三宝》。这是一款精美绝伦的“三件套”:两个用苗族银柱精雕而成的撑天柱上雕龙画凤,底座用贵州特有的紫袍玉带石镶嵌,形成新三宝中最精美的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