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茶、人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阳光、茶、人家      苔藓是大自然的第一层保护膜,环境污染最敏感的指标性生物。   乡村是长在城市边缘的苔藓。细细品味清冷春雨中的梅家坞、冬日阳光里的茅家埠、三台山的林荫小路……最能尝出杭州的味道。      一、温馨梅家坞      主题词:梅灵路、苔藓、韭菜花   梅家坞是一个因茶而兴的地方。   对梅家坞早已神往。它位于云栖以西琅砀岭北麓的山坞里,青山环绕,茶山叠嶂,是与龙井、狮峰齐名的龙井茶乡,一代又一代的梅家坞茶农以茶为生,留下过很多国家元首和无数普通老百姓流连忘返的足迹。近几年来,其别具特色的农家休闲备受游人特别是杭州本地人的青睐,2003年,梅家坞茶文化村整治工程,让村民们梦想中的致富,跳出种茶、炒茶、卖茶的圈圈,有了另一条现实的路径。家家户户开出的乡间茶坊,演绎着最为朴实的茶产业理论。渐渐地,人们对“梅家坞现象”有了更高层次的诠释:梅家坞是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茶文化、茶产业、茶旅游完美结合的典范,是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典范。   通往一个神往的地方,往往有两种路:一种沿途风景美得让人对目的地更加神往,一种是车水马龙让人对目的地也失去兴致。通往梅家坞的梅灵路,属于前者,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杭州最浪漫的马路之一。 雨中的梅灵路几无行车、行人,风景简单得只剩下绿――绿像雾,像云,像空气,从四面八方涌来。上升的薄雾、下落的细雨将这些翠绿、墨绿、淡绿合抱在一起,把它们溶化了,又糅合在一起,整个天地仿佛浸在流动的绿水中。如洗的路面不断往我身后飞去,把都市甩在脑后,把心里看不见的仆仆风尘甩在脑后。   车停在梅坞溪岸。到了。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遮天蔽日的樟树,古色古香的茶楼店旗摇曳,这就是梅家坞。   像回到古代,时间走得慢了,手脚不由自主放松了,心跳和动作也不由自主慢了。   第一步,踏在溪边的青石板路上,湿而不滑。   第二步,上桥。十几座大小不等、姿态各异的石桥轻轻搭在梅坞溪上,五福桥、如意桥,太平桥 ……合起来为“五福如意共太平”之意,体现着梅家坞村人闲适恬静的生活。可惜下雨,想必坐在“万家掩映翠微向,处处水潺”的诗情画意中喝茶,会茶不醉人人自醉。   第三步,厨房。不用看菜单,直接到农家厨房里看着喜欢的实物点菜。人到中年微微发福穿着黑皮夹克的老板边向我们介绍,边料理着炉子上蹲着的几只大砂锅,锅没盖盖子,里面是热气腾腾芳香四溢的春笋本鸡煲。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先来个这个。   第四步,没有人陪,自己上楼随便找座。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和木头的清香,找了张靠窗的四方桌落座。   一步一步都闲适,从容,像自己家。      推开桌边的木窗,吓了一跳,天井齐刷刷的黑色屋瓦上,由深及浅覆盖着层层湿漉漉的苔藓,婴儿般娇嫩、柔弱,那么容易受伤、夭折;又像老者,出世般无畏、淡定。   苔藓是大自然第一层保护膜,对所生长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条件特别敏感,特别是对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反映较为灵敏,对环境污染因子的反应敏感度是种子植物的10倍,因此是生物界对人类环境污染拉响的“生物警报”,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为环境指示植物。   真高兴看见它。它健康,这儿的山山水水也健康,人也健康。它健在,大家也都健在。   眼睛离开苔藓再往远处看,我们惊叫:天哪,敢情,整座青山都是你们家的呀。   老板乐呵呵地摆上玻璃茶杯、青瓷碗筷、一碟葵花子,给我们泡上自家产的龙井茶,指了指半山腰上的几个采茶女,用一口地道的杭州腔说,有几亩茶,请外地人帮帮忙。   那些外乡采茶人是梅家坞的“候鸟”。每年春天,她们从邻近的江山、安徽、江西等地赶来打这份一个月的短工,挣一千来块钱,但她们非常珍视,等头批新茶采下后,便又回到自己的老家,等待下一年春天的来临,如同赶季的候鸟。   温暖熟悉的香味,油光清亮的野竹笋本鸡煲暖胃,绿是绿白是白的芹菜炒带鱼透鲜,自家腌的雪里蕻爽口,红是红黄是黄的咸肉春笋下饭,柴火烧的带焦香味的白米饭又香又糯,没有人喝酒,龙井茶是这片山水最美的佳酿。   一个词,舒服。   靠窗坐的我,隔着薄薄的雨幕,忽然看见马路对面的茶坡上,轻轻摇曳着一大片特别白亮的小花,心里涌起了小资兮兮的伤感。   我问,是兰花吗?长得这么低,离马路这么近,能活多久呢?   老板说,什么兰花,是韭菜花,随便咋个都能长得挺好。      忽然觉得,梅家坞真像这富有生命力的山野之花,它懂得随着历史的脚步前进,盖了新楼,学会商业,最大程度保留了本色,仍与自然和谐。城里人觉得这儿特别舒服,特别放松,把它当自家农村亲戚第二次第N次来,就是明证。屋檐上的苔藓,也是明证。也许,几百几千年后,如今创造的特色又会成为一份宝贵遗产。   有人说它太商业化了,人一多会影响环境,我却不以为然。韭菜花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