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摄 PK 双摄(下):多摄像头的“曲线救国”
单摄 PK 双摄(下):多摄像头的“曲线救国”-虎嗅网
上回我们说到了虽然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把“双摄像头”当作一种潮流,然而在国外专业相机评测机构DxOMark的手机拍照天梯中,评分超过85分的
11款手机并没有任何一款双摄手机的影子。
想想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在专业的摄影界,大多数高端的相机实际上都是依靠单摄像头来成像的。
手机要不要上双摄?双摄究竟是“鸡肋”,还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面对“单摄”手机的屠榜,双摄乃至多摄像头手机将如何“力挽狂澜”呢?“科普”第二弹马上开车。瓜子花生准备好,快上车!
彩色+黑白双摄:大小不够,两颗来凑
虽然从DxOMark的评分来看,双摄在成像质量相比单摄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是有一类双摄偏偏要和单摄甚至单反来掰一掰“手腕”,那就是以华为、
360、酷派主导的黑白双摄技术。
首先我们来温习一下,双摄像头手机在成像上会输给单摄手机的两个根本原因:
机身要容纳两颗CMOS,出于美观考虑,单颗CMOS面积受限;
为了保证光路稳定性,双摄手机目前还没有可量产的光学防抖技术。
而“彩色+黑白双摄”这项技术,解决的就是CMOS面积受限“底大一级压死人”的问题。这项技术的原理就是在彩色CMOS(主摄像头)的基础之
上,增加了一块黑白CMOS(副摄像头)。
“彩色+黑白双摄”在拍摄时,两颗CMOS同时成像,其中彩色CMOS负责颜色信息(事实上是全部拍照信息),黑白CMOS只负责记录拍摄物体的灰
度信息(当然也不能记录颜色信息),最后通过后期处理,将两张图片合成为一张。
问题来了,为什么另外一颗CMOS要用“黑白”的呢?
其实,我们通常所用的手机CMOS在成像时,每个像素点都是“色盲”:它们只能感应光的强度,无法捕获颜色信息。
为了在拍照时获得一张具有颜色的图像,所以每个像素点上方都会覆盖一层彩色滤光片 ,而滤光片分布则遵循RGBG排列的拜耳阵列(或其变种RGBW
排列),在这种排列下,光在射入每个像素点的过程中,会被滤光片过滤掉一部分,只保留该部分颜色的强度,然后单色光射在感光元件上产生与光强
度相对应的电流。
最后经过“反拜耳运算”将阵列中相邻的四个像素合成,猜出这四个像素点对应的颜色,于是就构成了一张完整的彩色照片。
但镜头本身就是一个通电的元件,自身也会有电流经过,这部分电流因为电磁感应效应,会与感光元件产生的电流发生串扰,这个串扰我们称之为“噪
声”,而信号强度和噪声强度的比值(后称“信噪比”),则是影响成像的最关键因素。
当像素接收到的光越强,转化的电流也就越大,相比之下“噪声”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而在光较弱的时候,转化的电流变小,“噪声”的影响变得明
显,于是会出现颜色漂移、伪色噪点等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高端与低端手机白天成像质量差不多,而晚上却有如天壤之别。
那么,大多数相机优化是如何提高信噪比的呢?
要么降低噪声:
A:优化电路结构,降低噪声
要么提高信号强度:
B、增大感光元件灵敏度
C、增大单位像素面积
D、增大光圈,提高进光量
而黑白双摄的解决方法属于:
E、去掉滤光片,减少光强损失
无论多么上乘的滤光片,只要过滤掉某些颜色的光线,光线强度就必然会有一部分衰减(约20%)。而没有滤光片的黑白CMOS则不会有这部分衰减,
在硬件层面上要比同像素尺寸的彩色CMOS串扰更小,画面纯净度更好。
不过由于没有滤光片只能记录画面的灰度,想要拍摄出一张彩色照片,还需要另外一颗彩色摄像头记录颜色信息进行后期合成。
厂商在宣传的时候就会说:快来看,我们有两颗CMOS,加起来进光量可比单摄像头的CMOS大多了!
虽然在参数上看,好像说得蛮有道理:以华为P9为例,两颗1/2.9英寸(单位像素尺寸1.25微米)的CMOS,拼接起来大约有1/2英寸,比目前主流手
机市场采用的最大传感器IMX378的1/2.3英寸(单位像素尺寸1.55微米)还要大一圈。
虽然说“底大一级压死人”,但事实上,虽然两颗CMOS带来了两倍的感光面积,但同时也带来了双倍的像素数量和双倍的噪音,并没有解决单位像素
面积小的问题,仅仅是黑白CMOS减少了一点光线强度的衰减,从硬件层面考虑,充其量只能算是小尺寸CMOS的补救,加上双摄没有完善的量产光
学防抖解决方案,在提升画质方面并没有真正的大底大像素单摄像头有效。
双摄真的就只是“鸡肋”吗?
但双摄真的就只是“鸡肋”吗?虽然在成像质量方面,双摄像头的意义仿佛并没有一颗大号“火疖子(摄像头)”来得给力,但吹成像只是双摄界一
股“清流”,而绝大多数拥有双摄像头手机乃至多摄像头手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