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铁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京沪高速铁路 路基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单位: 中铁十七局 编制: 高 索 审核: 批准: 2009年 6月30 日发布 路基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测量。 2作业准备 2.1资料准备 图纸审核、资料收集、放样资料计算审核。 2.2现场核对施工前对里程、平面位置、高程进行放线核对,如有疑问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2.3仪器设备配备 标称精度不低于2、2mm+2ppm的全站仪。 标称精度不低于平面10mm+1ppm,高程20mm+1ppm的GPS RTK测量系统。 不低于S3光学水准仪。 2.4测量人员配备 小组成员4人,其中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工3名。 2.5测量人员培训 测量人员上岗前均经过培训,主要测量人员应持有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测量工程师业务培训结业证书,持证上岗。 2.6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所有仪器设备均有法定计量检定证书,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测量仪器在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日常检校。 3技术要求 (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客运专线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1997)(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7《客运专线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8铁道部相关规定。 4测量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测量程序 测量准备→施工放样→施工放样→竣工测量4.2测量工艺流程测量工艺流程 图1 测量工艺流程5测量要求及质量标准 5.1测量方法 5.1.1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 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全站仪安置完成后在仪器上输入拟放样点坐标,仪器上显示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拟放样点定位完成后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5.1.2 GPS RTK动态测量放样 基准站应设置于CPⅠ、CPⅡ控制点上,基准站间距以3~5km为宜。RTK测量放样主要进行下列: 测线设计(既可在计算机上设计,也可在手簿上设计)。 基准站设置和参数输入。 流动站设置和参数输入。 按设计测量和采点(线路放样时测线上按线路测量和采点)。 查看卫星可见状况显示,自动接受或用户自定义容差,均方根误差(RMS)显示 (6)图解式放样,通过前后、左右偏距控制,能快速完成放样工作。 存储点名、点属性与坐标。 5.1.3普通水准测量 在起始水准点和中间转点间安置好水准仪,前后视距大致相等,视距差不得超过10m,转点上放置尺垫,在水准点和转点上竖立水准尺。 照准后视尺,调焦、消除视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