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第三课 议论文的事例.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议论文第三课 议论文的事例

议论文的例证法 ——议论文第三课 2013.11.15 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 论 点 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读下列文段 在现代社会,娱乐正借助文化而大行其道,而那些文化中的经典悲剧也正离我们远去。人们早已淡忘了普罗米修斯的被啄之痛、俄狄浦斯的放逐之悲,俄底修斯的漂流之苦…… 悲剧之真正价值在于明知毁灭而甘愿被毁,主人公也正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生命的张扬与价值的彰显。西西弗斯的坚忍、哈姆莱特的追索、刘兰芝的执着,已成为经典的人文标本镶嵌在人类精神的长廊中。 感受悲剧,就能触摸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从而唤醒人的价值感。单就那些经典电影中的悲情片段就足以震撼人心:《勇敢的心》中威廉·华莱士临刑前那浑厚的“Freedom”,《海上钢琴师》中1900与邮轮同毁瞬间的冲天浪花、《美丽人生》中圭多被毙前给儿子留下的大步向前的一幕…… 然而,中国人更喜欢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局,总不自觉地把生活中的悲剧改成艺术中的完美。于是,便有了焦刘合葬,坟上枝叶交错,鸳鸯双飞;于是,便有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蝶,永不分离;于是,便有了杜丽娘的还魂复活,与柳梦梅终成眷属…… 例证法 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弧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例证法是一般议论文都要用到的。 事实增强说服力 让记念闪耀理性光芒。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纪念馆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同样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的 “纪念” ,自然遭人谴责。 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伟大!”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的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年轻时饱经磨难,练就一身治国之才。世界著名文豪小仲马,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写能力。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 相反,身继巨富,而无本领者,则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江山难保。秦二世胡亥继承了秦始皇留下的万世之业,然而仅仅三年,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的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原因之一,就是胡亥自己没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 事例特点 个例——泛例 单例——多例 详例——略例 正例——反例 读下列文段,思考:什么是成功的事实论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 “ 救济粮 ” 。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 “ 民主个人主义 ” 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例证要求 运用例证常见方法 【点析例结】范例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点】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见,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是从“疑”开始的。 【析】“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是牛顿迈出探索万有引力的第一步;“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这个“疑”促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无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