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绘画的“神”“逸”之变.pptVIP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绘画的“神”“逸”之变

论中国绘画的“神”“逸”之变 学 科、 业:美 术 学 研 究 方 向:美术理论 作 者 姓 名:杨 硕 鹏 导师及职称:凤文学 教授 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4月 一、本文的基本观点 二、本文的核心观点 三、本文的创新点 四、章节安排 一、序论 二、神逸之变:品评标准的转变 三、神逸之变:审美功能的转变 四、“神逸”之辩与“文院”之争 五、结语 一、序论 二、“神逸”之变:绘画品评标准的转变 三 、“神逸”之变:审美功能的转变。 四、“神逸”之辩与“文院”之争 五、结语 请老师批评指正! (一)气韵生动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王羲之《兰亭序》 颜真卿《祭侄文稿》 齐白石《虾》 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二)骨法用笔 无线者,非画也。 文人画追求骨力、力量美,寓刚于柔之中,看似软弱无力的毛笔,却能写出刚健有力的瘦硬之美。 范曾作品 (三)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即包含着客观的物象,也包含着主体心理情感的意象。 郑板桥“三竹说”理论 (四)随类赋彩 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李可染《万山红遍》 (五)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就是绘画的章法、构图和布局。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有画处多属赘疣,无画处皆成妙境。”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作品 八大山人作品 (六)传移模写 强调绘画过程中对前人的学习,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了解所欣赏的作品是否逃脱前人窠臼而另立新意。 不论专宗一家或泛滥诸家,其最后目的旨在取他人之长以备我用。 三、诗书画三位一体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赵孟頫“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食不裹腹人常馁,胸有诗书气自华。” 所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 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 * 变 流变 争辩 由重“神”到尚“逸”的转变是 绘画品评标准、审美趣味和 审美功能的转变,从重视 描绘“客观物象”到 抒写“个人性情”。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自然 朱景玄 《唐朝名画录》 “神、妙、能”、“逸” 论画 黄休复 《益州名画录》以 “逸、神、妙、能” 四格论画 宋徽宗一朝 “神、逸、妙、能” 位次来论画 徐复观 “自然”=“逸” “传神说” “神品论” 主客统一而偏于客体 “神品”画家自开始时就带有重视 客观物象而隐匿主体情感倾向 “逸” “神” 主客统一而偏于主体 “逸品”画家则主要强调个人性情 的抒发而忽视客体形貌的传达。 由人及画 从“神”“逸”之辩来看 文人画和院体画的争论 “文人画”正是 写“逸”一派的后裔 “院体画”继承 写“神”一派的传统 1、选题的意义 顶层设计梳理清楚,尤其是“神逸”问题 的界定,对于指导当下的美术批评 有益无弊。 2、有关神逸问题 研究综述 “神”“逸”分列论述,或以“神”统领、 或以“逸”贯穿整个绘画美学思想史。 品评标准 “神品”与“逸品”的流变和争辩过程。 1、六朝时期以“气韵生动” 2、唐至北宋的“神品”至上 3、南宋的“细节忠实与诗意追求” 4、元代文人画的“逸品”追求 “传神”观下的物象观照; 1、顾恺之的“传神写照、迁想妙得”、 2、荆浩的“度物象而取其真”、 3、宋代院体画“格物致知”的写实精神, 在这一脉系中所重视的恰恰 是再现物理精神的“传神”观念; “逸情”观下的情感宣泄 1、王微《叙画》中的“情致”说, 2、苏东坡所倡导的“成竹在胸、身与竹化”, 3、倪瓒所推崇的“逸笔草草,聊以自娱”等观念, 在这一脉系中所看重的是主体情感的释放宣泄; “自然”观 1、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张彦远“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等观念, 推重的是主客体的适度中庸的调和。 神逸的流变已不是简单的历史流向上审美趣味的转变, 而是在复杂的时间和空间上审美功能的争辩。 “神品”绘画 “逸品”绘画 重视描绘对象的 精神气质的传达 倾向于画家主体 情感的宣泄 “由物及我”的观照方式下 “神品”优于“逸品 “由我及物”的观照方式下 “逸品”胜过“神品”。 顾恺之、陆探微为首的“密体”一派 张僧繇、吴道子为首的“疏体”一派 北宗馆阁画 南宗文人画 学习古人是为了超越古人,学习古代的绘画理论是为更好地繁荣当下的美术批评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