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书的前世今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杂志书的前世今生   这些年很风光的“杂志书”,最近又添了几员生力军,其中最为惹眼的当属安妮宝贝主持的《大方》,一时热评如潮,这让我这个老牌“杂志癖者”想说说几句我们“杂志书”的前世今生。先说当下,近者如《读库》、《悦读》、《温故》、《闲话》、《老照片》、《历史学家茶座》都要算MOOK圈里混得不错的,其中《老照片》是老大,已有十五年之悠久历史,且引领了举国“老照片热”。但是很少有读者注意到,比《老照片》稍晚的《老漫画》却仅有6期之寿命,我们的MOOK工作者不仅应该研究成功的案例也不要忘了那些悲壮的失败者。   我非常不同意“MOOK”概念是从日本引进这种说法。我私藏的旧杂志里有许多品种足以推翻这种论调。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九十年前我们的前辈就智慧而熟练地使用了这种奇特的出版方式,甚至使之成为了另类的斗争利器。常有书友问,那些标有“某某丛刊”、“某某第一辑(集)”的,算不算期刊?我开始也不懂这些“似书似刊”的出版物到底应该算书还是应该算期刊,后来多有留意,方略有领悟。这个问题要分两个阶段来讲,解放前是一回事,解放后是一回事,盖两者的出版发行政策规定大有不同。这里只谈前者。丛刊往往具有期刊的面目,开本、编排、序言、目录、作者、版权页、封面,都一如期刊,全然不像“书”的样子,可是它为什么称丛刊,丛刊的第一本为什么不称“创刊号”,而叫“第一辑”或“丛刊之一”呢。我是在无意中读了金性尧的《期刊过眼录》后,才找到了解答。金性尧写道“尚有介乎书籍与杂志之间的丛刊,如上举之《燕京学报》号外是一种,由一人执笔作固定题目。亦有文学性的亚东之《我们的六月》、《我们的七月》,商务之《星海》,大江书铺之《文学研究》。出版的日期没有确定,执笔也非一人,而略有同人性,文字则较结实,现实色彩比较少,实则与杂志也并无怎样大不同。大家知道在四五年前,凡是新出版的杂志,几乎十之八九采用了丛刊的形式,尤其是比较硬朗泼刺的。这原因不消说是为政治的压力。因这时发行杂志必须向工部局登记,丛刊则择每一期中某一篇作品为刊名,旁注某某丛刊之一,便可以书的方式避免这限制了。不过这样的做法,自然还有问题,例如登记虽然避免,但查禁依然很严。”金性尧此文写于1944年,说的丛刊大都是二三十年代出版的,有些话由于当时金性尧身处沦陷的上海,说得有些云里雾里,但大致丛刊是怎么回事他说明白了。   上世纪四十年代,范泉先生创办过几个知名杂志,其中之一乃《文艺春秋丛刊》。范泉后来回忆道:“在沦陷了的上海出版期刊,必须向敌伪登记,为了避免登记,决定用期刊的形式,丛刊的名称,分辑出版,每辑一个书名。”范泉将丛刊与图书的关系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文艺春秋丛刊》共出五辑,分别是《两年》、《春雷》、《星花》、《朝雾》、《黎明》,封面是钱君??设计前三辑,池宁设计后二期。由于“似书似刊”,以致后来图书馆的分类成了头疼的问题,不知道是应该划为图书还是划为期刊,借阅者也常常犯晕。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图书馆》杂志上有人撰文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今天,《老照片》、《读库》它们在书店里就往往不放在期刊架上。这些小问题其实将牵扯出一个大问题:将来是将MOOK写入现代期刊史还是写入现代图书史?我个人之见,写进现代出版史吧。   另外说说纯粹个人色彩的MOOK,我也可以举出一个极端的例子。我们熟知的“礼拜六派”鼻祖周瘦鹃先生,正是他第一个发现张爱玲的惊世才华,将张爱玲的处女作《沉香屑》发表在自己办的《紫罗兰》杂志。周瘦鹃有一段伤心断魂之情史。“补白大王”郑逸梅说过为什么周瘦鹃有如此浓得化不开的紫罗兰情结――“瘦鹃生平,对于紫罗兰花,有一重影事,所以他的?Q名,就叫做紫罗兰?Q。他个人所办的小杂志,就叫做《紫兰花片》。他的案头,常常供着紫兰花,晨夕灌溉,都是亲自执役,甚至连得他写字的墨水,也用紫罗兰的颜色,他与紫罗兰的情感,可想而知了。”魏绍昌则将此“一重影事”说得明明白白,原来周瘦鹃少年失恋,女友周吟萍的西文名叫violet(紫罗兰)。周瘦鹃自己也说过:“那段刻骨伤心的恋史,以后二十余年间,不知费了多少笔墨。”“我的那些如泣如诉的抒情作品中,始终贯穿着紫罗兰这一条线,字里行间,往往隐藏着一个人的影子。”我在这里提供《紫兰花片》书影,这本出了二十期的MOOK,里面的小说散文和诗全部出自周瘦鹃一人之手。   我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黄萍荪可称之为老MOOK啦。黄在三十年代他主编的《越风》杂志上写了一篇《雪夜访鲁迅翁记》,他没去过鲁迅家,这是一篇向壁虚构之作,虽然文笔十分精彩,可还是落了个“招摇撞骗”的坏名声。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前夕,黄萍荪主编了《子曰丛刊》和《四十年来之北平》(第二辑更名为《四十年来之北京》),绝对的MOOK。黄的人脉很广,居然请到了徐悲鸿等大名家给他题字画封面。顺便说一句,过去的封面多是邀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