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旅游:哀悼或前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灾区旅游:哀悼或前进   事件聚焦:   自从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震区的生活现状和震区人民的灾后生活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重点。而随着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临近,北川等地震遗址成为许多游客五月出游首选的地方。   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一直备受海内外广泛关注,到受灾地区探访的人群一直络绎不绝。今年春节、清明和五一小长假期间,许多游客自发前往成都、汶川等地震灾区参观凭吊;5月12日当天,北川县老县城、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等地更是人满为患,当地政府不得不出动所有警力维持秩序,甚至在进入北川的入口等地设置劝返点,以舒缓压力。   短短一年的时间,地震俨然已经成为北川等地的一张“旅游名片”,有不少外地游客带着祭奠、好奇、休闲等截然不同的心态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有的游客开始脸上带着笑容在公墓、废墟前拍照,而随着游客的增多,在这些遗址上嬉笑打闹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有网民认为,灾区人民的创伤尚未痊愈,大量游客进入灾区旅游是对幸存者情感的一种伤害。而有专家认为,地震遗址中也可挖掘出较高的人文价值,使其与风景融为一体,让游人真正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涤,也可切实地支持当地民众的生活。   日前,倍受关注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整体设计方案已经出炉,最快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初步预算总投资为23亿元左右。设计方案一经出台,其巨额的投入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对于如何开发地震遗址旅游,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认为地震遗址博物馆确实该建,但灾区重建本来就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花23亿建一座博物馆无异于搞“形象工程”;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做法可以直接拉动灾区经济发展。而灾区旅游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前进,似乎成为我们当下最需要关心的问题。      正方:到灾区去旅游是对当地最大的支持李清      在我看来,对所谓的“灾区旅游”应持积极的心态去看待。首先,四川本来就是个旅游大省,旅游业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地震中很多景区受到了破坏,灾区进行恢复重建,旅游业的恢复是重要方面。恢复和发展旅游业对发展四川经济乃至拉动内需,促进全国经济增长都是有好处的。   当然,震后的四川旅游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伤痕累累的映秀、北川成了大家争相前往的地方。这些地方能否成为“景点”?我以为,其实绝大多数人去这些地方都不是为了庸俗的猎奇。地震给自然造成的巨大破坏非常地震撼人心,大家想到现场看一看感受一下,心情完全可以理解。而在重灾区,大家也不是只能看到惨状。事实上,很多人到北川老县城是为了去祭奠死难同胞,而在映秀,可以看到震中人民的顽强不屈,看到震区重建的勃勃生机。   对于震区的群众来说,游客的大量到来有着相当的意义。一方面,纷至沓来的各地游客给他们送来了关怀和信心。另一方面,他们也为灾区带来了经济繁荣。众所周知,灾区经济的完全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但现在灾民就需要就业,需要获得收入,这些不可能全依靠国家照顾,游客的到来让这些成为了可能。在板房安置区,有人开起了旅馆和饭馆,既为游客提供了方便,也为灾区群众带来了收益。可以这么说,现在去灾区、四川旅游,就是对灾区群众的最大支持。   据媒体报道,在北川的“望乡台”等地,有当地群众摆卖地震题材的照片和光盘,这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但在我看来,这些群众绝非刻意展示创伤以获取廉价的同情,而是通过自食其力的经营行为,表明坚强的信念、坚韧的精神。事实上他们卖的照片和光盘,很多反映的也是抗灾内容,比如那幅著名的《伟大的握手》就在很多摊点上有展示。谁觉得不合适不买就是了,完全没必要谴责他们、给刚擦干眼泪的他们制造新的刺激与伤痛。   在不久前的一次活动中,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表示,地震过去一段时间后,很多旅行社推出地震灾区短期游。他认为,旅游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我们要去看什么。如果是欣赏苦难、把苦难当故事,肯定对人性有害;但也可以通过旅游对公众进行灾难教育。他说,在我们的公众教育中,有关灾难的教育非常稀缺,而非常严酷的地震是进行灾难教育非常直观和有震撼力的场所。   如今在地震灾区,不但有纪念碑牌,一些地方还有导览讲解,地震遗址博物馆也在建设中,这说明灾区是欢迎游客的。当然,去灾区旅游必须遵守管理规定,尊重灾民情感,少数游客在废墟上嬉笑打闹就相当地不妥当。一些旅行社在给游客讲解时,过分渲染悲惨的内容,也是不合适的。但这些通过教育引导是并不难解决的,不能因噎废食,否定灾区的旅游业。   或许,要求所有的游客去灾区后都牢记住“多难兴邦”略有些嫌沉重了,但至少通过接待游客,灾区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震后的四川仍是充满希望的,中国是震不垮的。      反方: 我担忧灾难变成被消费的悲情廖保平      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全国各地报纸电台电视台都会纷纷派记者进入灾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天天有灾区相关的报道。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