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第27课 思考: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古代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阅读课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军事、生物、信息技术、航天科技等) 自主学习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军事:两弹一星 (二)生物:“东方魔稻” (三)信息:“银河”系列计算机 (四)航天:“神舟”号飞船 (一)军事:两弹一星 思考: 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思考: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原子弹爆炸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一)军事:两弹一星 思考: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进行核威胁;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1、背景: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4.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三年多一点时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度,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四年。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成就: “东方红一号”重量173公斤,比苏联(83.6公斤)、美国(8.2公斤)、法国(38公斤)、日本(9.4公斤)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递方式、星上温控系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中国“两弹元勋” 邓稼先 钱学森 中国“导弹之父”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子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邓稼先 火箭导弹专家 放弃美国优厚的工作和科研条件,毅然于1955年回到祖国的火箭导弹专家 ——钱学森 3、意义: 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了中国国防力量和国际威望,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导弹部队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中国和平利用核能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2004年8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饥饿的女孩》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 (二)生物:“东方魔稻” 2、推广: 1、成果: “南优2号”1973年 “超级杂交水稻” 中国、世界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三)信息: “银河”系列计算机 1、成果: “银河”-Ⅰ巨型计算机 “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1983年) (1997年) 2、影响:P115 “银河-Ⅰ”巨型计算机 “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1995年中国人开始接触互联网,到2005 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1亿。 飞天梦想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望,这一愿望终于在21世纪之初得以实现。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实践最早始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化学湖南省2011届高考一轮复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课件.ppt
- 化学课题一课题二 课后测试.ppt
- 化学11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课件2苏教版选修5.ppt
- 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件3人教版九年级上.ppt
- 化学第十二单元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件人教版九年级.ppt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板式塔课程设计.ppt
- 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件1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ppt
-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面向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暑期夏令营暨预选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通知20150505.doc
- 北京2015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版历史部分.doc
- 北京交通大学20112012机械原理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
- 2025年智能快递驿站行业政策与市场机遇报告.docx
- 2025年校园安全防范中新能源电动巡逻车采购可行性分析.docx
- 2025年智能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在智慧旅游区的应用前景研究.docx
- 2025年智能家居报告: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法律责任与用户隐私保护.docx
- 2025年智能垃圾分类与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结合的可行性研究.docx
- 2025年智慧社区远程医疗诊断中心在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智慧社区:老年活动广场智能化升级研究.docx
- 2025年智能社区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市场应用前景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智能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在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中的智能化改造路径.docx
- 2025年本土半导体材料产业链国产化战略布局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