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2012年高二历史课堂课件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历史教案2012年高二历史课堂课件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教案2012年高二历史课堂课件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知识整合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主旨归纳 知识综合拓展 专题质量检测 一、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 1.百家争鸣 (1)历史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第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主要表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出现。 2.儒学的兴起 (1)历史特征:备受冷落和打击的儒学到汉武帝时取得正 统地位,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2)主要表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各级 儒家学校,重用儒生。 二、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宋明理学 (1)历史特征:儒学吸收佛、道思想,日益理论化、思辨化。 (2)主要表现: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2.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历史特征:日益僵化的理学受到批判,但没有动摇 儒学的主导地位。 (2)主要表现:李贽的反正统意识,黄宗羲的“天下为 主,君为客”说,顾炎武的“众治”主张,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和唯物主义思想。 一、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变化 1.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提倡仁、德政、 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形成“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2.西汉:改造与独尊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形成适应专制集权的封建神学体系;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渐成正统,成为后来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3.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儒、道、佛纷争与 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官学化。 4.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 养)形成,朱熹集大成,“存天理,去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但当时程朱理学被斥为伪学。明初理学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明清:继承和批判时期。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 世致用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工商皆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二、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人物 著作 主张 李贽 《藏书》、《焚书》 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人物 著作 主张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顾炎武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对君主统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提出“众治”的主张 人物 著作 主张 王夫之 其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反对在“势之必然”的历史运动之外谈论“天命”“神道”“道统” 唐甄 《潜书》 “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