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菌群与人体关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常菌群与人体关系

人体的五大微生态系统 消化道:如肠道的正常菌群为Bacteroides spp. 、Bifidobacterium spp. 和Lactobacillus spp.等 呼吸道 泌尿生殖道 口腔 皮肤 作用:排阻、抑制;提供营养;产消化酶;分解有毒物;固氮、产有机酸,降低肠道pH和促进其蠕动等 口腔主要致龋相关细菌 口腔链球菌:主要是变异链球菌(S. mutans),G+菌,产酸耐酸,与龋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乳杆菌属: G+菌,产酸耐酸,诱发无菌鼠产生沟裂龋。 韦荣球菌: G-菌,利用其他细菌产生的有机酸,消弱其致龋作用。 放线菌: G+菌,粘附能力强,加速菌斑形成,所致龋损较轻。 牙周病分类 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 青春前期牙周炎、青少年牙周炎、迅速进行性牙周炎、成人牙周炎、急性坏死溃疡性牙周炎 与牙周病致病相关微生物 1、血链球菌 :抑制多数牙周致病菌生长 2、口腔螺旋体:正常2%,可作为观察牙周疾病严重程度及监测治疗效果的指标 。 3、伴放线菌放线杆菌:产生毒素,降低机体屏障作用,促进厌氧环境,加速病情恶化。 4、牙龈卟啉菌 :具有粘附能力,释放多种酶和毒素,导致牙周炎 5、产黑色素类杆菌:产生毒性产物,纯培养物无致病性,与其他菌混和则成为重要致病菌。 6、放线菌属:和组织炎症有关,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性。 牙周病和全身疾病的关系 糖尿病:影响创伤愈合,加快牙周组织破坏速度,牙周局部菌群发生改变。 HIV: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表现为非特异性口腔损害。 义齿和其他口内矫治装置打破原有的口腔环境,使牙菌斑更易在其上沉淀,易导致义齿性口炎 强调修复材料的仿生学,注意配戴义齿个体的口腔护理、生活习惯和生理状况 泌尿生殖道 女性的泌尿生殖道在人类的繁衍和防御机能 方面起重要作用 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研究方法的不足 使其研究发展十分缓慢 正常健康妇女阴道内的微生态菌群包括革兰阳性需氧菌、革兰阴性需氧菌、厌氧菌、支原体及假丝酵母菌等,活菌数为102-9ml,厌氧菌与需氧菌的比例为5:1。 其中,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对维持阴道正常菌群起着关键作用。 妊娠期受内分泌的影响,阴道微生态参数pH值及阴道菌群会发生改变 年龄微生态演替: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乳杆菌的分离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pH随之升高。白色念珠菌随年龄增长,分离率减少。B族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随年龄而增加。 女性生殖道的微生态失调 滴虫阴道炎:pH 5.0~6.6 念珠菌阴道炎:pH 4.0~4.7 细菌性阴道病: 乳杆菌减少,其他细菌大量繁殖 妊娠期患细菌性阴道病会直接导致包括自然流产、早产、足月前胎膜早破、羊水感染、产后子宫内膜炎和剖宫产后切口感染以及围产儿并发症。妊娠期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孕妇除可以导致早产、绒毛膜羊膜炎和母婴垂直感染外,还易在阴道分娩时导致软产道裂伤, 阴道乳杆菌活菌制剂 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乳杆菌制剂 德氏乳杆菌乳酸变种(Lactobacillus debrukii, spp lactis) * 重要而被忽视的人体系统 —正常菌群 刘 畅 上海交通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定义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寄居于正常人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亦称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bial flora)。 人体—1013个细胞 体表和腔道—1014个细菌 肠粘膜上的肠球菌 人体微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生态学(Ecology)—— 1866年由德国学者海克尔首先提出。 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科学。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1977年德国学者鲁西提出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 我国学者康白 “人类生存与繁衍,必须适应环境。一个是外环境,即宏观生态;另一个是内环境,即微观生态” —— 我国已故著名学者魏曦 启蒙时期大事记 1、直接制片法 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于1676年发明了放大300倍的显微镜 2、混合培养 法国学者巴斯德 (Louis? Pasteur,1822-1895) 3、纯培养 德国学者Robert Koch(1843-1910)发明了固体培养基 4、正常菌群的认识 Pasteur的正常菌群“有益论” 俄国学者梅契尼可夫(Meqhnkobn.N.,1845-1916)的“肠中毒学说”。 有益 有害 停滞时期 ——20世纪初至50年代 发展时期 —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