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机化学醛和酮PPT
第十三章 醛和酮 ;第十三章 醛和酮 ;(一) 醛和酮的命名 ;(一) 醛和酮的命名 ;(2) 系统命名法 ;(三) 醛和酮的制法 ;脱氢:;(2) 羰基合成 ;(3) 同碳二卤化物水解 ;(4) 羧酸衍生物的还原 ;(5) 芳烃的氧化 ;(6) 芳环上的酰基化 ;该反应的本质是亲电取代反应,CO与HCl首先生成 [HC+=O]AlCl4-。
加入Cu2Cl2的目的是使反应可在常压下进行,否则需要加压才能完成。 ;(四)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IR光谱: ;NMR谱 ;(五)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五)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甲) 与氢氰酸加成 ; 以上实验事实说明:HCN与醛、酮的加成是分步进行的,首先由CN-(亲核试剂)首先进攻,也就是说HCN与醛、酮的加成是亲核加成。即: ;反应活性:
① HCHO>CH3CHO>ArCHO>CH3COCH3>CH3COR>RCOR>ArCOAr?
醛的活性大于酮;脂肪族醛、酮大于芳香族醛、酮。
② p-NO2-C6H4-CHO>ArCHO>p-CH3-C6H4-CHO?
③ 例外:C6H5COCH3>(CH3)3C-CO-C(CH3)3
(后者的空间障碍特别大。)
反应范围:
所有的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以下的环酮。;水解、酯化、
脱水同时进行;(乙)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用途:
A. 鉴别醛酮: ;C. 制备α-羟基腈 ;(丙) 与醇加成 ; 缩醛具有双醚结构,对碱和氧化剂稳定,但遇酸迅速水解为原来的醛和醇 ;醛可与一元醇或二元醇生成缩醛或环状缩醛: ;用途: ;(丁) 与金属有机试剂加成 ; 同一种醇可用不同的格氏试剂与不同的羰基化合物作用生成。可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选择合适的原料。 ; 有机锂的亲核性和碱性均比格氏试剂强。例如下列反应格氏试剂不能发生: ;D.Reformasky反应 ;例: ;(戊)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缩合 ;反应实例: ;;(己) 与Wittig试剂加成 ;;(2) α-氢原子的反应 ;(甲) 卤化反应 ;;碱催化下进行的卤代反应速度更快,不会停留在一元取代阶段: ;讨论:
① α-C上只有两个H的醛、酮不起卤仿反应,只有乙醛和甲基酮才能起卤仿反应。
② 乙醇及可被氧化成甲基酮的醇也能起卤仿反应: ;注:鉴别用NaOI,生成的CHI3为有特殊气味的亮黄↓,现象明显;
合成用NaOCl,氧化性强,且价格低廉。 ;(乙) 缩合反应 ;酮的羟醛缩合反应比醛困难: ;交错羟醛缩合(交叉羟醛缩合): ;例3:;(丙) Mannich反应 ;(3) 氧化和还原 ;讨论: ; 酮类一般不易被氧化。在强氧化条件下,被氧化成碎片,无实际意义。 ;(乙) 还原反应 ;例:;(丙) Cannizzaro反应(岐化反应) ;(六) 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六) 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2) 1,4-亲核加成 ;讨论: ;碱性弱的试剂(如CN-或RNH2)在碳碳双键上加成(1,4-加成): ;(七) 乙烯酮 卡宾 ;(七) 乙烯酮 卡宾 ;以上反应相当于在HA中引入了 ,所以乙烯酮是一个很好的乙酰化剂。例如: ;B. 聚合 ;(2) 卡宾 ;由于卡宾的碳原子周围只有六个电子,是缺电子的,具有亲电性,可与C=C、C≡C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三元小环: ;本章重点: ;正辛醛的IR;苯乙酮的IR;2-丁酮的NMR;苯甲醛的NMR;水解、酯化、脱水同时进行:;遇酸或碱分解;;第十四章 羧 酸 ;第十四章 羧 酸 ;命名: ;(二) 羧酸的制法 ;(二) 羧酸的制法 ;(乙) 伯醇或醛氧化 ;(2) 腈水解 ;(3) Grignard试剂与CO2作用 ;(4) 酚酸合成 ;(三) 羧酸的物理性质 ;沸点:高于分子量相近的醇! ;IR谱图特征: ;(四) 羧酸的化学性质 ;(四) 羧酸的化学性质 ;(1) 羧酸的酸性 ;可用下列方法表示羧酸负离子的结构: ;由羧酸的结构所决定,其最显著的特性是在水溶液中能解离成羧根负离子和质子,即表现出酸性。
一些化合物的pKa值:;(乙) 成盐 ; 羧酸盐具有盐类的一般性质,是离子型化合物,可溶于水。因此,利用羧酸的酸性,可分离提纯有机物。例: ;(丙) 影响酸性的因素 ;原因:;② 若α-H被吸电子基(如-Cl)取代后,羧酸的酸性增强。例如: ;③ 吸电子基距-COOH越远,对RCOOH的酸性影响越小。例如: ;小结: ;B. 芳香酸 ;C. 二元酸 ;(2)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乙) 酸酐的生成 ;高级酸酐可通过乙酸酐与高级酸的交换反应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41T 2412-2023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docx VIP
- DB11_T 387.1-2016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定 第1部分:河道整治.PDF VIP
- IPC-1602-CN:2020+印制板操作和储存标准+-+完整中文电子版(36页).pdf VIP
- 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x VIP
- 夏枯草种植技术规程.pdf VIP
- 【室内装修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生物物理学导论-08省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VIP
- DB41_T 2416-2023 高标准农田 智慧灌溉技术规程.docx VIP
- 棉纺织生产工艺流程大全.pdf VIP
- 生物物理学课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