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学植物检疫性真菌病害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检疫学植物检疫性真菌病害PPT

第五章 检疫性真菌病害;植物检疫性真菌常见检疫检验技术;1.直接检验;2.染色检验法;3.洗涤检验法;4.保湿萌芽检验;;;5.分离培养检测;小麦矮腥黑穗病 Wheat dwarf bunt;危害性:1962年美国减产68.7%,1972年西部7州,平均减产17%,损失1. 2亿Kg。菌瘿可存活10年以上。 症状:系统侵染性,表现为:病株特矮(1/3~1/2),分孽特多(1倍),病穗特密,病粒特硬,有鱼腥臭味。;病原菌:Tilletia controversa J.G. Kühn, in Rabenhorst, Hedwigia 13: 188 (1874) Position in classification: Tilletiaceae, Tilletiales, Exobasidiomycetidae, Ustilaginomycetes, Basidiomycota, Fungi 形态特征:冬孢子 ,冬孢子萌发。 生物学特征:冬孢子萌发-2~15(3~8)℃ ,弱光400~600lx,土壤含水量35~88%,萌发周期长3个月。冬孢子内含有内源孢子萌发抑制剂。 生理分化:美国15小种,德国8个小种。 初侵染来源:土壤带菌,冬孢子可存活1年,菌瘿可存活3~10年。 传播:种子;运输工具、包装材料及下脚料;粪肥;雨水。 ;;发病规律:侵染期长,12月~4月,1~2月是盛期,幼嫩分蘖处侵入,细胞间蔓延,50天到生长点,随寄主生长,菌丝进入穗原始体,到各个花器,破坏子房,形成冬孢子堆。长时间3~8 ℃低温利于侵染;冬麦区苗期日平均温度0~10 ℃达45d以上,即使没有雪覆盖也同样利于发病。 TCK的循环: 流行因素:大面积感病品种、足够菌源、冬季日均温0~10 ℃的日数》40d、稳定积雪70d以上,积雪厚度10cm以上。 国内适生区域:西北高原冬麦区和新疆、青藏高原晚播冬麦区极为适宜病害的发生,属高度危险区;江淮流域及华北、东北冬麦区基本适合病害发生,属危险区;西南高海拔地区有时也具备病菌入侵条件,也可能受害;春麦区不发病。;检验与检测: 直接检查:放大镜 菌瘿 洗涤检查:50g+100ml无菌水,振荡5min,10~15ml离心3min,定容,制片观察。 冬孢子鉴定:孢子形态鉴定(网脊高度、胶鞘厚度、网目径、孢子大小、不育细胞等)。 冬孢子自发荧光实验:TCK孢子于荧光显微镜下有自发荧光现象,而TCT孢子则无。 冬孢子萌发试验:5 ℃、17 ℃下,光照。矮腥孢子5 ℃下21d开始萌发, 17 ℃不萌发。 PCR技术:引物5`-TGACAACGGATCTCTTGGTT-3`、 5`- TCACCAACTCCAAGCAATCT-3 `,206bp处有特异扩增带。;检疫和防治 进口小麦和原粮必须进行检疫,病麦需除害处理 带菌小麦原粮必须集中在几个规定有条件的口岸加工灭菌处理。采用高温灭菌法,130℃30min或120 ℃1h。 病区用40%五氯硝基苯,种子重量0.5%的药量拌种,并在播种沟内施药处理。或单用1%的药量拌种 重病地应轮作倒茬或改种春小麦。冬小麦晚播可减轻发病。 种植抗病品种。;小麦印度腥黑穗病 Wheat karnal bunt;危害及重要性:产量影响不大,对品质影响较大,3%面粉具臭味(三甲胺)。 症状:局部侵染性,部分黑穗病,麦粒的一部分被侵染,小穗顶端麦粒黑斑,颖片张开,主要侵染胚乳,一般不侵染胚,在种子腹面表皮下形成冬孢子堆,背面胚乳部分仍完好。;;病原菌: Tilletia indica Mitra 异名:Neovossia indica Position in classification: Tilletiaceae, Tilletiales, Exobasidiomycetidae, Ustilaginomycetes, Basidiomycota, Fungi 冬孢子:棕褐色,球形,近球形,22~49μm ,外壁棘状突起,1.5~5μm ;未成熟黄色,透明胶质鞘,成熟消失,外壁有尖形尾丝。不孕细胞球形,近球形,泪珠状,半透明,淡黄褐色,附着菌丝体残体,13~33μm 。 冬孢子萌发:4月以上休眠期,萌发产生10~190μm 先菌丝,上产生65~185个担孢子,长镰刀形,可不配对结合,而直接产生芽管,作侵染菌丝用。;A partially mature teliospore showing ornamentation in median view ; 初侵染来源:种子带菌,土壤带菌,秸秆和粪肥等带菌。冬孢子可存活5年。 传播:种子;运输工具、包装材料及下脚料;粪肥;雨水;也可气传。 生理分化:异宗配合,印度7个生理小种。 ;发生规律: 冬孢子萌发的适温15~2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