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UC号……互联网公司为什么纷纷押注“内容”?
2017/1/22 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UC号……互联网公司为什么纷纷押注“内容”?虎嗅网
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UC号……互联网公司
为什么纷纷押注 “内容” ?-虎嗅网
一周前 ,问答平台知乎完成了一轮1亿美元的融资 ,正式迈入独角兽行列。领投方今日资本的创始人
兼总裁徐新没有接受媒体采访 ,而是选择在知乎上下写自己的答案。她说整个投资 “决策速度很
快” ,因为从行业趋势来看 “内容的春天刚刚开始” ;而从公司的角度 ,知乎做了6年 ,内容的 “护
城河很深”。
最重要的是 ,“现在的流量入口是内容” ,徐新说。知乎的价值 ,或者说 “想象力”也正是在此。
从另一个角度或许可以帮你理解徐新这番话。
一共有127个人回答了 《如何看待知乎完成 D 轮融资 ?》 ,排在徐新 “楼下”的有腾讯投资部的
Jeffrey、赛富基金的资深合伙人羊东 ,以及创新工场创始合伙人汪华等人。这些答案经过记者和分
析师的引述和编辑之后 ,又会变成不同的文字内容 ,出现在新闻客户端和微信朋友圈中。这些内容
就这样在互联网世界里流动起来了。
2016年 ,所有打造内容平台的互联网公司都基于这样的逻辑 :用户在哪里消费内容 ,流量就在哪
里 ,而流量在哪里 ,钱就在哪里。最终的竞争演变成了对用户时间的争夺 --在每天有限的那几个
小时里 ,你是用来看知乎、逛淘宝 ,还是在视频网站上看一部电影 ,对于所有互联网公司来说这很
重要。
今日头条用四年时间只做成了一件事 :让6600万人平均每天花费76分钟看新闻和视频。现在 ,它是
一家估值600亿元 ,让腾讯和百度都 “十分紧张”的公司。
/article/179217.html?f retweeted 1/9
2017/1/22 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UC号……互联网公司为什么纷纷押注“内容”?虎嗅网
即便是掌管这些互联网巨头的那些最聪明的头脑 ,也没有想到今日头条能以如何快的速度和如此颠
覆性的方式 ,影响整个媒体甚至互联网公司对于内容的看法。用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的话来
说 :“整个行业都被我们带到了算法智能分发的这条路上。”
过去一年 ,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做起了各种 “号” ,从百度号、UC号到企鹅号、京东号。它们模式大
同小异 :建立内容平台吸引内容生产者入驻 ,通过算法匹配用户兴趣与内容 ,然后通过精准广告实
现商业变现。
一度强调用户 “用完即走”的工具类应用 ,在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殆尽的大趋势下 ,也想要靠内容
抓住用户。猎豹花费5700万美元收购了拥有诸多新闻内容版权的法国公司News Republic ,并在美
国上线了直播和游戏应用 ;UC浏览器改名 “UC” ,要借助阿里大文娱的内容体系 ,变成一家 “新
型媒体平台” ;甚至 ,同在腾讯体系内的QQ浏览器也开始做内容的分发和推送。当搜索引擎不再成
为移动时代的 “大门”之后 ,百度也试图在搜索框之外利用内容吸引来更多流量。在短短几个月时
间内 ,“百家号”业务就建立了上百人的团队。
互联网公司激进的内容策略之下 ,问题也随之暴露。从生产者到广告客户都对这套新的游戏规则充
满困惑 ,它们需要被教育 ,更需要被更好地对待。跑马圈地之后 ,这个问题需要被解决。人人都想
抓住内容这个 “流动的数字黄金” ,但别忘了 ,它可以很值钱 ,也可以很烫手。
傅盛的焦虑与改变
去年8月 ,傅盛在位于北京的猎豹移动总部进行了一场小型媒体沟通会。
由于三个月前发布上一季财报时遭遇过股价重挫 ,一度跌破发行价 ,记者们普遍认为这是二季度财
报发布前的 “预防针”。这样的会面往往会以不太愉快的方式结束 ,傅盛会再一次解释工具和流量
的价值 ,而媒体报道中质疑猎豹赚不了钱的声音仍会是主流。
不过这次会面进行地颇为愉快 ,傅盛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一味继续强调工具的价值。实际上在整个发
言和媒体提问中 ,“工具”这个词一共只出现了18次 ,而 “内容”这个词 ,一共出现了58次。
他首先承认猎豹遇到的问题 :我们的整体流量没什么大问题 ,变现能力下降了。 由于猎豹在海外最
为依赖的合作伙伴Facebook带来的移动广告增长下滑 ,整体增长从100%降到了20%。
傅盛想要传达给媒体一个新的信息 :靠工具属性进行广告流量变现这条路子 ,长期来看的确靠不
住。但工具本身具有战略意义 ,通过工具触达用户 ,通过内容延长时长 ,让用户能够更快、更迅
速、更精准地拿到他想要的内容 ,是猎豹下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