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谈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设计
例谈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设计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而化学实验就属于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新教材的必修模块突出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探究教学可划分为两种过程,一是发现知识的探究,二是解决问题的探究。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最终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探究 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在国家颁布的《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高中化学新课程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倡导“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随着北京市2007年进入新课程,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新课程改革,其突出特征就是强调科学探究。、实验探究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探究教学设计是在对教学环境中的探究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探究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规划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把一般教学设计原理运用到探究教学中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一定要牢牢把握教学环境中探究活动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环境灵活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在化学教学中,以过程与方法为轴线开展实验教学,既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建构,又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应是开展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形成新知识的探究这种探究课的教学设计是形成新知识的探究,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因为知识是探究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探究活动显然无以为继。每一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结构是不会有很大变化的,而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结构则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处理人间事务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要根据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探究活动,整个探究教学序列的安排要符合学科的内容架构。蔗糖的水解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实验3-6“蔗糖的水解”如何证明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的教学片断体现了由演示法、问答法和探究法三种方法融合而成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组合教学方法。
例如必修2第四章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设计实验验证S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此实验无明显现象,学生设计实验:可以用加入指示剂的方法验证。向滴有酚酞的NaOH的红色溶液中通入SO2,红色褪去,证明发生反应。有学生提出:溶液褪色也可能因为SO2具有漂白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学生分析:方法一: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红色复出,则是因为第一种解释对,否则第二种解释正确;方法二:加热褪色后的溶液,若红色不再复出,则是因为第一种解释对,否则第二种解释正确。然后学生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学生设计SO2的还原性应表现在它与氧化剂的反应上,可通过SO2与卤素单质水溶液、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的反应来证明它的还原性。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但是发现SO2和双氧水无明显现象,马上追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SO2和双氧水是否发生反应。学生分析:SO2和双氧水若发生反应应生成SO42-,可通过检验SO42-的存在证明。学生设计实验并证明。教师通过以上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SO2的化学性质。不过教师在讲授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如果进行探究活动就要强调基本知识,以便于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
2.应用新知识的探究氯水成份的探究
关于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关于氯水成份探究的教学流程。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在探究氯水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原因时,分为五个阶段:
(1)创设问题情境阶段: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褪色的兴趣。这一步骤对学生的元认知策略、问题解决技能和态度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目的图式,奠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引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因此教学者必须提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2)提出假设阶段:一种假设是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碱性所致;另外一种假设是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在这个步骤中,一些一般的认识策略和智慧技能得到了学习。由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秋季新学期第一次班主任会议上,校长讲话:肩有责,心有光,行有度——做孩子成长路上那盏不灭的灯!.docx
- (正式版)DB15∕T 2381-2021 《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监测技术规程》.pdf VIP
- 智能焊接机器人项目商业计划书.pptx VIP
- 义务教育版四年级信息科技 第6课 古往今来话编码 教案.pdf VIP
- 每天工作日志表空白模板 .pdf VIP
- 检验标本运送流程培训.pptx VIP
- 上海地理专题910气候.ppt VIP
-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详细知识清单.docx
- 执业药师《别嘌醇用药错误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典型案例分析和防范建议》继续教育习题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