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语文苏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从军行》《春夜别友人》.docVIP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语文苏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从军行》《春夜别友人》.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语文苏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选读学案:《从军行》《春夜别友人》

《从军行》《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 教学设想: 选修课如何上?这是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人也是第一回面临,不过看了网上上一届同仁发表的教案,总觉得有“迂拙”之嫌,无非是搬来现成的资料,来个“大参考”,来个“大放送”,这样岂是正确的教路?选修课的设置,本意无非是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境界,如果这样\\\折腾\\\下去,莫不会把教师累死,把学生燥死?《唐诗宋词选读》分为12个专题。第一专题是“风神初震”的初唐诗,该专题有5首诗,3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本课要学的《从军行》,系自读篇目,《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系教学篇目。两篇阅读难度不大,故一起合为指导阅读。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尽管对我们这类农村学生有赶鸭子上架之嫌,也是务应试之需。 专题目标: 1、能够感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本课目标: 1、? 了解作者和初唐诗的基本风格。 2、? 理解字词句子,把握基本情感和思想。 3、? 学习诗歌的赏析。 4、? 熟悉诗歌的朗读。 教时设置:1教时 过程: 一、导入(初唐诗“风神初震”的含义) “风神初震”是引用的明代高叔嗣的评论诗歌的语言。是说初唐诗逐渐摆脱了前朝绮靡婉媚宫廷诗体之风,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人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内容上,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写景上注入了浑厚、壮丽;风格上也较清峻激昂,气势雄放。马上要学的杨炯的诗,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风骨兴寄。 二、赏析《从军行》 1、朗读 2、作者及背景简介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武艺)。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3、词句理解 看注解,查工具书,问同学,弄懂诗歌中加线词句的意思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4、班级交流 (从军行:乐府歌行旧题。 烽火:战火。 西京:指长安。 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这里借指将帅。 凤阙:指长安宫阙。 龙城:匈奴的名城,借代敌方要地。  凋:使动用法,\\\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百夫长:指下级军官。) 5、说说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出塞参战愿望的? (突出了军情的紧急和战斗的激烈,“烽火”、“牙璋”、“铁骑”、“旗画”、“鼓声”叠加的一组实词,营造战争气氛;用“宁为”、“胜作”一组选择关系句,表明自己的强烈愿望,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总结: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6、说说这首诗跳跃式层面叠现的表现手法及好处。 (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 7、说说这首诗整体风格及对仗上的特点。 (杨炯此诗的风格,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形式上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来写,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 三、赏析《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朗读 2、简介作者及背景 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官至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而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作品多指斥时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