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高晓飞1 陈金波2(通讯作者)
(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淄区人民医院 255400)
(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256603)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046-02
腔隙性脑梗死(1acunar infarction,LI)由Fisher在1965年首先提出,是指穿支动脉闭塞急性坏死所致小的深部脑梗死。通常指“小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泛指直径小于1.5~2.0cm的梗死灶。除小动脉硬化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所造成的小动脉血流灌注减低和微栓子也是可能的发病机制[1]。目前倾向于将伴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腔隙性病灶称为LI[2]。
一般认为,LI临床预后优于其他类型脑梗死。尽管大部分腔隙性脑梗死预后较好,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20%~30%的LI患者起病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加重,造成临床预后不良,称为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progressive lacnar infarction,PLI)。PLI是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常见原因,急性期判断存在一定难度。部分文献报道了关于PLI的发病机制及预测的研究[1],但仍缺乏确切的发病机制和特异性的预测指标。PLI可引起严重临床后果,进行早期识别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早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防治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1、发病机制
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包括:①发热。②高血糖。③高血压。④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脑动脉主干高度狭窄或闭塞,致远端低灌注,形成分水岭梗死而侧支循环不良或无侧支循环,从而导致进展性卒中的发生。⑤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脱落后的斑块栓塞远端的血管引起梗死进展性加重。
其中分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具有显著的独立相关性,有研究发现,LI合并大血管病变或者 BAD时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Wardlaw等认为水肿参与PLI,因病灶周围水肿对邻近血管造成压缩效应,加重缺血;水肿直接引起病灶周围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损伤。然而目前尚没有研究能够直接表明两者的关系。
其他如兴奋性氨基酸也可能参与PLI发病机制。Serena等发现神经功能恶化的LI患者血清谷氨酸水平升高,gamma;-氨基丁酸(GABA)降低,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与GABA的神经保护作用之间的失衡 可能是造成卒中进展的发病机制之一。
2、相关因素
近年来对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探究涉及到,TIA、微球蛋白、胰岛素抵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血脂。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多元性的,其主要危险因子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尿酸、HDL-C、年龄等。
2.1 高血压 高血压诊断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是被大多数学者公认的LI的主要致病危险因素。其发生的病理过程在每个病例中也许不同,但高血压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则是被证实了的致病因素。
2.2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存在富含血小板聚集物和纤维蛋白成分的血栓,不稳定,血栓碎裂脱落随血流进人穿支动脉滞留于管腔内聚,形成动脉动脉的栓塞,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开口、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狭窄远端动脉内压力降低,使该动脉供血区血流灌注降低,局部微栓子清除能力下降,微栓子更易滞留而导致该部位发生梗死。
2.3 糖尿病 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但高血糖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关系尚无定论,有研究表示单发腔隙性脑梗死与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糖尿病无相关性,但空腹血糖高者易发生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2.4 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是非冠心病者的5倍,其原因为冠心病常并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致心排血量减少,进而脑血流量下降,诱发脑血栓形成。
2.5 其他如年龄、高粘血症及烟酒嗜好等 较多研究能证明这些因素的危害性,能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小动脉硬化,影响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可促使微动脉粥样硬化、脂肪玻璃样变,纤维素性坏死等。
3、临床预测
PLI可引起严重临床后果,借助影像学检查、生化等方法进行早期识别有助于我们及早干预,防止进展,改善预后。
3.1 影像学 LI病灶形态、位置、大小被认为对PLI有一定的预测作用。Takase等发现DWI显示异常信号面积ge;0.98cm是豆纹动脉供血区LI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串珠样形态的腔梗较椭圆形病灶更容易进展,原因可能在于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马小红.doc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doc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doc
- 运用灵感加强中学生语文教学感知能力.doc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策略.doc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doc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doc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doc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doc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doc
- 《GB/T 32879-2025电动汽车更换用电池箱连接器》.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1649.2-2025粒度分析 图像分析法 第2部分: 动态图像分析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GB/T 45910-2025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模板保护方案的性能测试.pdf
- 《GB/T 45910-2025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模板保护方案的性能测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