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胃病病症讲义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胃病病症讲义PPT

中医内科学胃病病证; 胃 痛;别名;流行;历史沿革1;病因病机;2.饮食伤胃 ;3.情志不畅;3.情志不畅; 4.素体脾虚; 二、病机;2.病位——胃,与肝脾关系密切,涉及胆、肾 (1)胃与肝 生理——肝属木,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 胃属土,为多气多血之腑,喜濡润而主受纳 脾胃的受纳运化、中焦气机的升降——有赖于肝之疏泄——土得木而达 病理——肝气上逆→易于横逆犯胃→木旺克土,土虚木乘→气机痞阻→肝郁胃 肝气久郁→气滞血瘀→胃络瘀阻→血瘀胃痛 痛 《医学正传胃脘痛》:“木气被郁,发则太过,故民病有土贼木贼之候”;(2)胃与脾 生理——脾为湿土,以升为顺 脾湿胃燥,脾升胃降 水谷得以受纳腐熟 胃为燥土,以降为和 燥湿相济,升降得调 精微得以转输运化 病理——胃病常累及于脾——胃为阳土,其病多实(如饮食积滞) 脾病常累及于胃——脾为阴土,其病多虚(如脾气虚弱,中焦虚寒) (3)胃与胆 生理——胆主通降有助于脾之运化,胃之和降 病理——胆病失于疏泄,通降失常→逆行入胃→胃失和降,气机不利→胃痛;(4)胃与肾 生理——肾为胃之关,脾胃之运化腐熟,全赖肾阳之温煦 先天之肾赖后天之胃以滋养,后天之胃靠先天之肾以生化 病理——肾阳不足→脾肾阳虚,中焦虚寒 →胃失温养→虚寒胃痛 脾胃虚寒→日久损及肾阳 →阳虚运血无力→血瘀→血瘀胃痛 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胃 胃阴亏损→久则耗伤肾阴 →胃肾阴亏→失于濡养→阴虚胃痛; 3.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端,而演变各异 早期——外邪、饮食、情志所致者——实证 后期——脾胃虚弱,往往虚实夹杂(如脾胃虚弱夹湿、夹瘀等) 4.病理因素——寒(寒邪)、热(热郁)、气(气滞)、血(血瘀) 湿(湿阻)、食(食滞)、虚(脾胃虚寒、胃阴亏虚); 5.病理演变 (1)实证与虚证、寒证与热证、气滞与血瘀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①实证←→虚证 久痛不愈,反复发作,脾胃受损→由实转虚—因寒而痛→寒邪伤阳→脾胃虚寒 因热而痛→热邪伤阴→胃阴不足 虚证——感受外邪→虚实夹杂 ②寒证←→热证 外寒、饮食生冷→寒积胃脘→日久可郁而化热→胃热证 因热而痛→复因生冷过度→寒热不调→寒热错杂证 ②气滞←→血瘀;(2)日久不愈,变证丛生 ①胃热炽盛→迫血妄行 瘀血阻滞→血不循经 →便血、呕血 大量出血——气随血脱→亡阳厥脱 脾气虚弱→不能统血 ②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火热内结,腑气不通→厥脱危证(腹 痛剧烈拒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 ③日久成瘀,气机壅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呕吐、反胃 ④胃痛日久——痰瘀互结→壅塞胃脘→噎嗝;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主症: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疼痛性质:胀痛、刺痛、灼痛、剧痛、隐痛等。 2.兼症: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酸等。 3.发病特点: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天气变化、恼怒、劳累、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实证 虚证 疼 痛 痛剧,固定不移,拒按 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 加剧因素 食后痛甚 饥而痛甚 病程体质 新病体壮 久病体虚 脉 象 脉盛 脉虚 2.辨寒热 寒痛——胃痛暴作,疼痛剧烈而拒按,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 热痛——灼痛,痛势急迫,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烦渴喜饮,便秘尿赤;3.辨在气在血 在气 在血 新久 初痛 久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