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中医诊断切诊PPT
第五章 脉 诊; 切诊------通过用手触摸的方式获得病情资料的
一种诊察方法。
切诊又分为: 脉诊 按诊;???脉 诊
;目的要求
1、 掌握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2、 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与临床意义;
3、 熟悉脉诊的原理,脉象的生理变异;
4、 熟悉相兼脉概念与主病规律;
5、 了解遍诊法、三部诊法。;一、脉诊原理;二、脉诊部位;1、寸口脉诊病原理
寸口是脉之大会 :肺朝百脉。
寸口脉气最明显:太渊为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脾肺同为太阴经 :两经均起于中焦。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气靠脾气不断充养。
解剖位置表浅 :便于诊察、操作。; ※ 2、寸口分部 (1)寸口部位:腕后高骨内侧桡动脉所在部位 ;※3、寸口脉的分候脏腑
左寸侯:心与膻中 右寸侯:肺与胸中
左关侯:肝、胆与膈 右关侯:脾与胃
左尺侯:肾与小腹 右尺侯:肾与小腹
命门:①左肾右命门
②肾之两者
③肾间动气;三、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二)平息和体位
平息:医生调匀呼吸。(一息:一呼一吸)
※体位:坐位、仰卧;
平臂、直腕、仰掌、手和心脏同一水平。
; 1、布指:
中指—关;食指—寸;无名指—尺
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
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
小儿一指(拇指)定关法。
;2、指法:三指平齐呈弓形,与病体呈45°,
指目按脉。
3、运指:医生布指后,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
及布指变化以体察脉象,先总按,后单诊。
总按—三指平布后以同样的指力切三部脉。
单诊—仅一指用力,重点辨某部脉。; 4、指力:
举(浮取):以轻指力按在皮肤上
按(沉取):重指力按在肌肉与筋骨之间
寻(中取):介于轻重之间的指力(按至肌肉),或举或按,或前后左右挪动切脉,以寻找脉象的最佳部位和状态。
;总 按;单 按;错误的诊脉手法;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候脉时间以
3~5分钟为宜。
提醒医生诊脉时不得三举两按草率从事。;四、脉象的要素;第二节 正常脉象;《灵枢·始终》:“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
《素问·平??气象论》:“人以谷气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平脉系列脉图;;二、脉象的生理变异 ;不同年龄的脉象图;青年人脉图1;20年前后自身脉图比较;二、脉象的生理变异 ;第三节 病理脉象;※ (一) 浮脉;2、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
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
于表,故脉浮。
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
虚阳外越。
;3、临床应用;;1、散脉(了解);散脉; 2、芤脉(了解);芤脉;3、革脉(熟悉);革脉;革脉、芤脉鉴别:
同:芤脉与革脉皆居浮位,脉形大,中空,即有浮大中空的特点。其主病亦有相似之处。
异:芤脉管壁较软,如按葱管;革脉管壁较硬,如按鼓皮。;※ (二) 沉脉; 2、临床意义:主里证
沉而有力—里实
沉而无力—里虚;;1、伏脉(了解);伏脉;2、牢脉(熟悉);牢脉;牢脉、革脉鉴别:
同:同为管壁坚硬。
异:革脉居于浮位,外坚中空;牢脉见于沉位,按至筋骨乃得,内外皆实。;※(三) 迟脉;2、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之里实热证
(1)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
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
(2)主热证--邪热结聚,经隧阻滞。
生理迟脉
;迟 脉; ※缓脉;(2)脉势纵缓,缓怠无力。
王冰曰:“缓谓纵缓,非动之迟缓也”。
《脉经》“ 去来亦迟,小快于迟。”
;缓 脉;※ (四) 数脉;2、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数 脉;;疾脉(了解);疾 脉;※(五) 虚脉;2、临床意义:主虚证,多见于气血两虚
血虚不能充盈,气虚不敛而外张。
血虚,脉道不充—脉细无力
迟而无力—阳虚
数而无力—阴虚;;短脉(了解);短脉;※(六)实脉; 2、临床意义:主实证。
邪盛正实,正邪相搏,气血壅盛脉道充满故实。
;; 长脉(了解); 2、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
《素问· 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
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盈余。
;长脉;※(七) 洪脉(钩脉); 2、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