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症治疗头痛的临床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对症治疗头痛的临床分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针灸对症治疗头痛的临床分析 刘博   (海伦市雷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黑龙江绥化 152300)   【摘要】目的:探讨头痛的针灸对症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10月收治的头痛症患者35例针灸对症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结论:针刺治疗头痛有较好效果,但因头痛原因复杂,针刺多次无效或头痛继续加重者,应考虑某些颅脑病变,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关键词】头痛;针灸;对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49-02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以整个头部或头局部疼痛为主证,既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头痛一症,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头痛多为新患,其病程较短,兼有表证,痛势较剧而无休止,可有风寒、风热、风湿之别。内伤头痛多为久痛,不兼表证,其病程较长,痛势较缓而时作时止,当辨虚实,因证而治。针刺治疗头痛有较好效果,选取2014年1月~10月收治的头痛症患者35例针灸对症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头痛患者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1~8年,平均3年。   1.2 方法   1.2.1主穴 神庭、太阳、印堂、头维。   1.2.2配穴 外感风寒者加风池、风府;外感风热者加曲池、大椎;外感风湿者加风池、列缺;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中气虚弱者加中脘、足三里;血虚阴亏者加膈俞、三阴交;瘀血阻络者加血海、内关;痰浊上蒙者加丰隆、脾俞。   1.2.3操作 穴位常规消毒,神庭平刺O.5~O.8寸,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印堂捉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行提插捻转泻法;太阳直刺O.3~O.5寸,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头维平刺0.5~1寸,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配穴根据虚补实泻的原则,采用提插捻转补泻的方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神庭为督脉,足太阳、足阳明之会,刺之可镇静安神、清头散风;印堂、太阳为局部取穴,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刺头维可祛风明目、清头泻火。配风池、风府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曲池、大椎疏散风热,通络止痛;风池、列缺祛风化湿,通络止痛;太冲、太溪滋阴潜阳,平肝止痛;中脘、足三里补中益气,通络止痛;膈俞、三阴交滋阴养血,活血通络;血海、内关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丰隆、脾俞健脾化痰,开窍止痛。   1.3 疗效标准   显效:头痛彻底消失,一年无复发现象。有效:头痛现象有所减轻,发作次数不断减少。无效:头痛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而且病情有加重情况。   2.结果   35例头痛患者经针灸对症治疗,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   3.讨论   外感风寒头痛、外感风热头痛和外感风湿头痛:三证皆属外感头痛。外邪之中,以风为最,《兰宣秘藏?头痛门》:“风从上受之,”“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所以外感头痛皆有风邪为患,然风邪往往挟寒、挟热、挟湿,故其病症又各有不同。   外感风寒头痛为风寒之邪所致,故于吹风受寒之后发病。太阳主表,其经脉上循颠顶,下行项背;风寒外袭,循经脉上犯,阻遏清阳之气而作头痛,且痛连项背;寒主收引,故痛有紧束之感,“因寒痛者,绌急而恶寒战栗。”(《证治汇补?头痛》)。寒为阴邪,得暖则缓,故喜戴帽裹头避风寒以保暖。风寒在表,尚未化热则不渴。脉浮为在表,脉紧为有寒邪,舌苔薄白亦属风寒在表之象[1]。其辨证要点为:形寒身冷,头部紧束作痛,得暖则缓,遇风寒加重。   风热头痛可由风寒不解郁而化热,或由风挟热邪中于阳络。热为阳邪,喜升喜散,故令头痛发胀,遇热加重甚则胀痛如裂;热炽于上则面目赤红;风热犯卫,则发热恶风;脉浮数,舌尖红,苔薄黄皆属风热之象。以头胀痛,遇热加重,痛甚如裂为特点。   风湿头痛为风挟湿邪上犯,清窍为湿邪所蒙,故头重如裹,昏沉作痛,“因湿痛者,头重而天阴转甚。”(《证治汇补?头痛》)。阴雨湿重,故头痛加剧。湿性黏腻,阻于胸中则气滞而胸闷,扰于中焦则脘满而纳呆[2]。脾主四肢,湿困脾阳则肢体沉重。湿蕴于内,分泌清浊之功失调,则尿少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皆湿盛之象。其特点为:头重如裹,昏沉疼痛,阴雨痛增。   外感头痛迁延时日,经久不愈,或素有痰热,又当风乘凉,古人认为外邪自风府入于脑,可成为“头风痛”。其痛时作时止,一触即发,常于将风之前一日发病,及风至其痛反缓。恼怒烦劳亦可引发头痛。发病时头痛激烈,连及眉梢,目不能开,头不能抬,头皮麻木。   肝阳上亢头痛属于内伤头痛。由于情志不舒怒气伤肝,肝火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