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文学批评史-隋唐五代.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批评史-隋唐五代

中国文学批评史 隋唐五代 学习目标 掌握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皎然、司空图等人文论思想的主要特征。 了解文论继承与创新关系; 读懂古代文论; 会读古代文论; 应用于实践。 隋唐五代诗歌批评流派与继承关系 唐人的诗歌理论,主要有两派: (一)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与社会意义。继承:《诗经》→《楚辞》→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韩愈→杜牧→皮日休 (二)重视诗歌艺术,并对诗歌艺术发挥了独创意见。继承:王昌龄→殷璠→皎然《诗式》→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隋唐五代文论选读 陈子昂:(1)对齐梁文学的批评;(2)“兴寄”说; (3)“风骨”说。 李白 :(1)推崇《诗经》和汉魏古诗,反对齐梁淫靡文风 ;(2)主张诗歌应该关心政治 ;(3)对建安以后诗歌的继承;(4)审美理想是“清真” 。 《诗式》:中国诗论专著 。撰者唐代诗僧皎然 , 俗姓谢 ,字清昼,南朝谢灵运十世孙,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 ,有诗名。《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 。书中批判沈约“酷裁八病,碎用四声,故风雅殆尽”的声病说(《明四声》),崇尚谢灵运“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采,而风流自然”的作风(《文章宗旨》),但也注重苦思锻炼,主张自然与功力的结合,具有一定的辩证因素 。其艺术旨趣对后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有所影响。《诗式》流传有1卷本与5卷本两种。 补充 什么是诗? 《毛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如何写好诗? 如何欣赏诗? 诗本身之美;诗外之美。 总之,要有理论指导。 回顾前代诗论 1、《诗经》——美刺与言志 2、《楚辞》——发愤抒情 3、陈子昂——兴寄与风骨 《诗经》——美刺与言志 美刺:中国古代关于诗歌社会功能的一种说法。“美”即歌颂,“刺”即讽刺。先秦时期,人们已开始认识到诗歌美刺的功能。古人“献诗”而供天子“斟酌”,就是由于其中包含着美刺的内容。至汉,以美刺论诗成为一种普遍风尚,并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 《楚辞》——发愤抒情 思想上以儒家为主,主张实行仁政。 艺术手法上以赋比兴为主。 艺术美的追求上不同于《庄子》,而与《诗经》、儒家的观点较为一致,强调人工修饰之美。 陈子昂——兴寄与风骨 陈子昂是一位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的诗人,他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实践,对唐代许多重要诗人都有深刻的影响。其诗文正是其文学思想的具体实践。 刘勰风骨论 《风骨篇》说:“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根据刘勰的论述,我们认为“风清”偏于作家的创作个性和人格风貌,而“骨峻”则是作家的个性、人格在作品中所形成的一种艺术风格的力量或魅力。总起来说,“风骨”是指在创作个性和作品风格高度统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 刘勰“风骨”:“风”指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骨”指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但要合乎经意。他的这种“风骨”内容偏重于儒家的纯正感情。 钟嵘“风力”论 《诗品序》:“宏斯三义,酌而用之,斡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意谓诗歌应以明朗刚健的风格和质朴有力的语言为骨干,以华美的辞藻加以润色,这样做出来的诗才是“诗之至也”,也才能使听者动心,评者一唱三叹。(与刘勰相同) 钟嵘“风力”: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风力”为主干,同时“润之以丹彩”。风力与丹彩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钟嵘憧憬的是具有慷概悲壮的怨愤之情的“建安风力”。 陈子昂风骨论 他说:“文章道蔽,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他赞扬东方虬的《咏孤桐篇》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殷璠风骨论 《河岳英灵集序》:“开元十五以后,声律风骨始备。” 他的风骨论与刘勰、钟嵘、陈子昂、李白等人的风骨论相同,都是要求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 不同的是它还有一种超然物外,避世隐居的那种仙风道骨般飘逸之气。 隋唐五代文论选读一 李白诗论 隋唐五代文论选读二 杜甫诗论 戏为六绝句 : 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郭绍虞〈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人民文学, 前贤谓庾信,谓今人。 背景及影响: 到杜甫的时代,齐梁诗风已经威风扫地,但在当时也产生了另一种理论偏向,就是对齐梁诗风全面否定,甚至连受齐梁诗风影响的初唐四杰也被否定。杜甫纠正了这一偏向。其《戏为六绝句》一方面主张“别裁伪题亲风雅”,另一方面主张“转益多师是汝师”,既继承风雅传统,在审美上又广泛继承,就前者而言,上承陈子昂,发展了儒家诗论,到元、白一派,更加强化了这种倾向,形成了所谓新乐府运动,白居易《与元九书》是其理论总结;就后者而言,使他成为诗歌史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