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兽医微生物学 第十章 抗感染免疫
1999\12\28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天津市教委(试行) 兽医微生物学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 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等。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实验 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构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等。 内容简介 第八章 抗原与抗体 第九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 第十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一章 变态反应 第十二章 免疫调节与免疫遗传 第十三章 免疫血清学技术 第十四章 免疫学的应用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十章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 第三节 抗病毒感染免疫 第四节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第二篇 第十章 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分为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虫免疫等。包括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1. 非特异性免疫因素 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生来就有,有遗传性,它只能识别自身和非自身,对异物无特异性区别作用,主要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及机体抗微生物物质组成。 第十章 2. 特异性免疫因素 是出生后经主动或被动免疫方式而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某种病原体及其产物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具有严格的特异性、免疫记忆的特点,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在消除病原体作用中,占重要地位。 体液免疫的抗感染作用是通过抗体实现,抗体可发挥中和、免疫溶解、免疫调理、ADCC等。 细胞免疫的T细胞主要是TD细胞和CTL细胞。细胞免疫对慢性细菌感染(如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等)、病毒性感染及寄生虫病均有重要作用。 第十章 第一节 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一、 屏 障 结 构 1. 皮肤和黏膜 本身就是一种机械屏障,同时还有复杂的生物学特性。 机械阻挡与排除作用 皮肤和黏膜有阻挡和排除异物作用(纤毛摆动、泪液唾液气管分泌物的冲洗)。 局部分泌液的作用 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阻止或限制外来微生物的定居和繁殖;二是刺激机体产生天然抗体。 第十章 2. 血脑屏障 是防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的重要防卫结构。 3. 血胎屏障 是保护胎儿免受感染的一种防卫结构,能防止母体内病原微生物的通过。 二、体液抗微生物因素 动物的组织和体液中存在有多种抗微生物物质,如补体、溶菌酶、乙型溶素、干扰素等。这些物质对某些微生物有抑菌、杀菌或溶菌作用,若配合抗体、细胞及其他免疫因子可表现出较强的免疫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补体。 第十章 (一)补 体 1. 补体系统 补体(complement)是正常动物血清中,具有类似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具有潜在的免疫活性,激活后能表现出一系列的免疫活性。补体系统是由30多种成分组成,有C1(q、r、s),C2-C9等。 2. 补体的特性 A. 含量稳定 补体占血清总蛋白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占血清总蛋白的10%,不受免疫的影响。不同种动物血清中含量不一致,其中以豚鼠血清中的含量最丰富,因而在实验中常以豚鼠血清做为补体应用。 第十章 B. 性质不稳定 补体成分对热不稳定,56℃30min即可灭活,在0-10℃仅能保持3-4天,在-20℃以下可保存较长的时间。 C. 非特异性和两面性 补体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发生反应,没有特异性。补体系统也可导致机体免疫损伤。 D. 连锁反应性 补体系统成分中除Clq外,其他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但某一成分活化后,以后的成分相继活化,形成“级联”酶促反应。 第十章 E. 合成的广泛性 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均能合成补体蛋白,如肝细胞、巨噬细胞、肾小球细胞、肠道上皮细胞、骨髓细胞、淋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计算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赛项(专科组)题库 .pdf VIP
- 2025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绿色企业评价规范(仅供参考).docx VIP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培训.pptx VIP
- 人教版版三年级年级数学下册全套22套试卷附完整答案检测试卷【2020年.pdf VIP
- 【初中数学】现实中的变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docx VIP
- 相声剧本台词;新版相声:《白字先生》.doc
- 2024试题 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西城试卷)适应性练习地理试卷(1).pdf
- 家校社协同育人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docx
- 《原产地证书及国外关税优惠政策解析》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