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铜关山铜铁矿(矿床学课程设计)
* 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床 姓 名:张登斌 学 号指导老师:张群喜 专 业:资源看工程 完成时间:2011/01/02 一、安徽铜陵铜官山地质背景 铜陵地区位于贵池-马鞍山窿起带(印支期窿起带)的中部,西以郯庐断裂为界分别与华北地块和大别地块毗邻,南东与江南台隆相连。南、北两侧分别被两条东西向的隐伏基底断裂所围限,与贵池、繁昌两个北东向的S状窿褶带相隔;东西两侧分别为北东向大型断裂带为界,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菱形窿起地块(图1-1)。安徽铜官山地区矽卡岩型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钢金铁硫成矿带的中段,铜官山“S”状背斜的北西翼。东西长约15km,南北宽约10km,铜官山、东狮子山、金口岭、鸡冠石等近10个大中型矿床密集分布于此。矿床沿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铜官山岩体,呈NE向展布,与铜山背斜一致。 图1-1 下扬子地区构造简图(据刘文灿等,1996) 1.沉降带;2.隆起带;3.背斜轴;4.向斜轴;5.断层;6.郯庐断裂带;7.构造单元边界 该区地层出露为志留-第三系。志留-泥盆系主要为碎屑岩; 石炭-三叠系以海相碳酸岩为主, 夹海陆交互相的煤及页岩; 侏罗系主要为火山岩; 白垩系、第三系多为陆相堆积。 与成矿有关的层位主要是在石炭系底部与泥盆系顶部接触界面上, 区内现已查明的几个大型矿床, 如冬瓜山、新桥等主矿体都在这一含矿空间。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主要为燕山期, 该期一般分为早晚两期。燕山早期, 岩性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偏中性岩类; 燕山晚期岩性为偏酸性的石英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等。这两期岩浆活动在该区是相互重叠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对成矿都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矿床所处的铜陵地区是沉降带中的相对隆起区, 主要矿产有铜、铁、硫、铅、锌、金、钼等。其中以铜为主, 与邻区宁芜) 庐纵火山岩盆地中的铁矿构成著名的铁铜成矿带。 二、矿床地质特征 自老至新有志留系上统茅山组( S3m )砂岩; 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 石炭系下统高骊山组(C1g )粉砂岩; 中上统黄龙、船山组( C2+ 3 )灰白色) 灰色中厚层灰岩、白云岩; 二叠系下统栖霞组( P1q)灰岩; 孤峰组( P1g )硅质岩; 龙潭组( P2 l)页岩; 大隆组( P2d ) 灰岩; 三叠系下统殷坑组(T1y )大理岩; 下统和龙山组(T1h )条带状灰岩; 三叠系中统扁担山组(T2b)为中厚层大理岩等。该区的主要含矿层位有黄龙、船山组灰岩,栖霞组灰岩和扁担山组灰岩,而黄龙、船山组灰岩及其与高骊山组界面是该矿区重要含矿层位。 1、矿区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 区内构造:褶皱构造主要是铜官山背斜,该背斜全长约17km,为一短轴不对称倾伏背斜,轴面呈S0型扭曲,枢纽呈波状起伏。背斜轴向总的走向为北东45b。主断裂构造有两组:北东向逆断层,主要有F11和F1。铜官山-石耳山纵向逆断层(F11),长约6.5km,走向北东,倾向北西。该断层发育在石炭系高骊山组砂页岩与石炭系中上统黄龙、船山组地层之间,属压扭性断层。此断层是该区主要控矿构造,宝山矿段的矿体就是受此断层控制。笔山-白家山纵向逆断层( F1 ),长约3.5km,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主要分布在孤峰组硅质岩和栖霞组灰岩之间,是矿区内另一条控矿构造,罗家村浅部小矿体就是受此断层控制。北西向平移正断层,走向一般320b左右,倾向西南,倾角较陡。分布在松树山-老庙基山矿段,是成矿后断层,对矿体有破坏作用。这些断层大多具长期性,多次活动的迹象(图2-1) 区内构造: 图2-1 矿区岩体 矿区岩体主要为铜官山岩体,该岩体为一岩株,位于背斜的北西翼,平面上呈椭圆形,侵位方向据重力和钻探实际资料推测是自南东向北西方向侵入超覆。侵入时代为燕山早期,同位素地质年龄为158Ma。出露面积约1.5平方千米。岩性为石英闪长岩,细粒- 中粒结构,主要矿物为中长石、角闪石、石英和透辉石。副矿物主要为磷灰石、磁铁矿等。 2.矿床特征: 根据矿体的产状、形态、矿石组合和蚀变类型及矿物标型特征,可划分为三种矿化类型(表2-2)。 铜官山铜矿田位于铜陵—戴家汇东西向基底断裂西端 铜官山 “S” 型背斜的北西翼。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志留系— 三叠系海相的碎屑岩、 碳酸盐岩, 总厚可达 3~ 4 km。 矿区内主 要构造为近东西向、 北东向、 北北东向以及北西向。岩石主要 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等, 其化学成分特征为钙碱性、 高碱、 富钾、 富硅、 低铁镁[12] 类型特征 上部矿体 中部矿体 下部矿体 控矿因素 接触带构造 层位、岩性控制为主 构造和侵入裂隙 矿体形态 透镜状、不规则状 层状、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