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性小 说
女性小说 医生 ● 毕淑敏 女性小说 概说 到了90年代,女性作家已经开始以自觉的写作来彰显女性写作的独立意义。 他们正以及其极端性、尖锐性和革命性来强调那种也许在80年代恰恰被忽略了的“角色差异”和“性别意识”,并使得女作家在90年代文学格局中的地位变得更为重要。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女性作家在90年代正在走向一种集体性的成熟。 这种成熟不仅没有把中国的女性写作引入一种狭窄和封闭的境地,而且恰恰相反,它正以一种开放的、生长性的方式开创着女性作家写作的一个自由、多元境界。 在90年代女性作家的多元构成中,首先值得提到的是那些穿越80年代的女作家。 她们在90年代的风采依旧和初显大家风范,也可谓是90年代女性写作渐入佳境的一个重要标志。 王安忆、池莉、铁凝 构成90年代女性写作另一极的,是90年代崛起成名的女作家群。她们是陈染、林白、徐小斌、 斯妤、徐坤、海男、张欣、毕淑敏、张梅等。这些作家体现为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 一是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具有典型女性主义特征的私语化倾向。 也是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最引人注目、遭非议最多的一脉。 陈染、林白、海男、张梅 二是以徐坤、斯妤为代表的解构性女性写作倾向。 徐坤、斯妤 与斯妤。徐坤切入现实的方式不同,张欣、毕淑敏、张梅、乔雪竹等女作家的创作又呈现出另外一种风貌。 毕淑敏、乔雪竹 评价 贡献 对于整个新时期的中国文学来说,女性写作的价值和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女性作家以其特有的才情和敏感赋予了中国文学以独特的内涵,并作为一种重要的革命力量推动着本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简介 毕淑敏,女,汉族,1952年10月生,山东省文登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作品很多都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品《红处方》。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 女心理师 女心理师贺顿每天都会听到这些真实的故事和遇见形形色色的案主。无数案主的精神疾患,加之本人面临的情感危机,使贺顿接近心理崩溃边缘,她说她已经三千岁了。在恋人的帮助下,贺顿找到心理权威进行“督导”。在诸种方法屡试屡败之后,权威应用非法的残忍手段,帮助贺顿解开了她半身一直冰冷的症结,唤起深藏已久的秘密往事。贺顿关闭了心理诊所,重新开始心理学更深层面的学习。她在课堂上遇到了昔日的权威,对他说:你的疗法是完全错误的,我要控告你……... 贺顿形象 女心理师病人 女主人公贺顿并非仅仅是串联各病人故事的粘合剂,她在为病人们解开心结的同时,还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接受心理治疗的重症患者。 转机 考出心理师执照是贺顿人生的最大转机。这期间,在电台兼职的经历和经验对她十分宝贵也至关重要——贺顿天生一副好嗓子,无意中被正苦苦寻觅合适搭档的钱开逸听到,于是成就了她,也成就了一档好节目。然后,贺顿拒绝了钱的求婚,用尽心计准备好营业用房和资金,终于注册了自己的佛德心理所。 弊病 女主人公似乎完成了她的蛹蝶之变:从乡村丫头柴绛香到女心理师贺顿。但是,她依然噩梦连连,半身冰凉——如果说,主人公的出身背景是毕淑敏抖的第一个漂亮包袱,那么,作品的第二个大包袱便是姬铭骢——这位心理学权威用非法的残忍手段解开了贺顿自身的谜团,也激起了贺顿继续学习的勇气和揭露、控告权威的斗志。 毕淑敏关于此书的评价 可别寄那么大期望,一本书能有那么大作用吗?这本小说比以前你说的那些随笔好看有趣,但写它可不是为了解决谁的心理疾病。我只是特别想写这样一个本身就伤痕累累的心理师,她在和其他人的交往中,也在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我是写人性,而不是写心理治疗本身。总不能说看完一部外科医生写的小说,你就希望能对自己的阑尾炎有帮助,或者学两把刀法吧! 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我本来以为新涌现出来的作家都可能是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刺头反骨、不敬父母(而且还要审父)、不服师长、不屑学业、嘲笑文凭。突破颠覆、艰深费解、与世难谐、大话爆破、呻吟颤抖、充满了智慧的痛苦天才的孤独哲人的憔悴冲锋队员的血性暴烈或者安定医院住院病人的忧郁兼躁狂的伟人与怪物。 而另外的多得多的天才作家的另一面,实在是文学界的病友。我尊敬与同情我的病友,我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有病,他们太痛苦了,他们因痛苦而益发伟大了。但同时我也赞美与感谢大夫,为了全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我祝愿在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