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与中国传统文化(春秋战国) 教学课件.pptVIP

士与中国传统文化(春秋战国) 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士与中国传统文化(春秋战国) 教学课件

士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的士 “士”的定义 提问: 你认为“士”的定义是什么? 试比较四个概念: 武士;骑士;教士;知识分子。 近代西方知识阶层的特征 1.深切地关怀一切有关公共利益之事; 2.对于国家及一切公益之事都视之为个人责任; 3.倾向于把政治、社会问题视为道德问题; 4.有一种义务感,要不顾一切代价追求终极的逻辑结论; 5.深信事物不合理,须努力加以改正。 孔子说“士” (一)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二)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注释:①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②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其他人对“士”的定义 曾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孟子: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墨子:……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采道术…… “士”的分期——钱穆 春秋末,孔子自由讲学,儒家兴起。下逮战国,百家竞兴,游士声势,递增递盛。一面加速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之崩溃,一面促成了秦汉以下统一大运之开始,中国四民社会以知识分子“士”的一阶层为之领导之基础以奠定,是为中国史上士阶层活动之第一期。 两汉农村儒学,创设了下此文治政府的传统,是为士阶层活动的第二期。 魏晋南北朝下迄隋唐,八百年间,士族门第禅续不辍,而成为士的新贵族,是为士阶层活动之第三期。 晚唐门第衰落,五代长期黑暗,以迄宋代而有士阶层之新觉醒。此下之士,皆由科举发迹,进而出仕,退而为师,其本身都系一白衣、一秀才,下历元明清一千年不改,是为士阶层活动之第四期。 此四期,士之本身地位及其活动内容与其对外态势各有不同,而中国历史演进,亦随之而有种种不同。亦可谓中国历史之演进,乃由士之一阶层为之主持与领导。 第一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 一、春秋时期(——礼乐时代的遗风) 政治——葵丘之盟 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内讧,齐桓公联合诸侯保住太子郑的地位。此后拥立太子郑为王,即周襄王。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今河南兰考,宋都)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葵丘之盟的盟约内容 (——《孟子·告子下》) 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尊贤育才,以彰有德。 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 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 军事——晋楚城濮之战 有德不可敌: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楚大夫)去谷(齐地),使子玉去宋,曰:“无从(进逼)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退避三舍: 晋楚争霸,战于城濮,晋文公以楚曾有恩于己,退避三舍,军吏认为楚将子玉以臣辱君,且楚师已老(疲劳),故晋师不应退让;晋臣子犯认为,师直为壮,曲为老,故应先行退让,“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双方兵力: 晋车七百乘(古时每辆战车配备步兵七十五人,七百乗共有兵力五万二千五百人)。 楚师一百八十乘,含西广(右军)、东宫(太子宫的卫队)与若敖(楚先祖之名,此指楚国的特种部队)之六卒(一百名士兵曰卒)。 战后: 晋人取胜后向周王献楚俘百乘及步卒千人。 盟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奖王室,无相害也。有 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祚国,及而玄孙,无有老幼。”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一)孔子 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汉代民间开始将孔子列为“圣人”,王充称之为“素王”(“代君王立法,行君王之道,而无君王之位”),官方册封其为“褒成宣尼公”; 唐代正式封为“文宣王”;宋代封为“至圣文宣王”;元代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清两代始称“至圣先师”。 孔子的人生理想 (1) 修己: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中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道)。 (3)治人: “见利思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