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汉学术2017年第2期 荀子对齐文化的接受:隆礼、重法与尚术
荀子对齐文化的接受:隆礼、重法与尚术
——稷下诸子批判与熔铸的视角
摘 要:荀子游学稷下受到齐国稷下重兼容、通权达变、趋时求合学风的同化。对齐文化的接受使得荀子广采稷下诸子之说,思想呈现出包容百家,理性与深度并重,广度与宽度相济的特点。荀子以礼为观照社会问题的参照系,实现了隆礼、重法与尚术的系统综合,完成了礼、法、术的思想性与制度化、规范性与仪式化,人间性与现实化,审美性与人文化的统一,创立起独特历史情境下兼容并包的思想体系,也实现了对儒家乃至同期学术之超越。
关键词:荀子;稷下学派;齐文化;隆礼;重法;尚术
中图分类号:B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DOI:
齐文化是齐地文化或齐国文化的简称,往往与鲁文化合称为齐鲁文化。齐文化与鲁文化从形成发展的过程及文化特点来看,是姿态大不相同的异质文化样式。齐文化特色鲜明而历史悠长,学界也往往将东夷文化视为齐文化的前身。齐文化发展的历史可追溯到姜太公封于营丘之时,其鼎盛之地则是中国轴心文化策源地——稷下学宫。当是时,淳于髡、宋钘、慎到、田骈、邹衍一干人等齐集稷下学宫讲学论道,故成为稷下诸子之代表。若论学术思想之浑厚,理论视域之博大,历史影响之深远者则莫过于荀子。
一、齐国稷下学风对荀子的同化
荀子之于稷下学、齐学的贡献与意义要从荀子始来游学稷下谈起。《史记·孟荀列传》:“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1]2348刘向《孙卿书录》:“是时,孙卿有秀才,年五十,始来游学。”[2]1184应劭《风俗通义·穷通》:“是时,孙卿有秀才,年十五,始来游学。[3]322
荀子初来齐国的年龄是十五岁还是五十岁,学术界存在很大争议。从学界编撰的荀子行历年表来看,梁启超、游国恩、郭志坤等都以荀子初到齐国时的年龄考定或设定为十五岁,而胡适、刘师培等则认为荀子年五十方到齐国。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游学。如何理解这个词?游学一词大体有如下二义:一是到外地寻师受学;一是周游某地讲学以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或主张。无论是认为荀子十五岁来稷下受学,还是五十岁来稷下学宫讲学差别只在于荀子学术根柢的形成是在来齐之前还是入齐之后。两种观点都能充分说明一个事实:稷下学宫的经历之于荀子学术思想的形成很关键,稷下学派的先生们的思想之于荀子形成批判与熔铸百家以成就自身学术很重要。此争议在没有地下文献或新材料发现之前无法得到真正的解决。
稷下的生存境遇使得荀子在一些学者眼中是齐文化的代表性学者,如产生了荀子是“齐化了的儒家”、“齐学化的鲁学”等论断。熊公哲在《荀子今注今译》一书自序中认为,荀子“渐靡”于齐学者,固已深矣!其言礼不免有参取法家之意。其学说是糅合墨法而为儒的。属于齐化义外之儒。[4]2-3也有观点认为,荀子思想是“阳儒阴法”、“先秦儒家异端”、“儒家中的杂家”。此种评论固不确当,但也体现出荀子思想确有集众家于一身的集成性与其学无所不窥的复杂性。当然这大体是不错的。以致后来儒者认为荀子是法家或者驳杂的儒家。但我们应该看到这都是以孔孟儒家为正宗、为根本价值标准而做出的论断,而没有站在儒家发展的历史情境角度去看待荀学的结果。
稷下学的历史从齐桓公田午始,在宣王时达到鼎盛,到闵王末年、齐襄王、齐王建时衰败、消亡。当荀子出现在稷下学宫时,稷下学派的思想家正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出现,齐国学术也正处于历史鼎盛期。这些条件使荀子能够沉浸于稷下诸子的宏论中,并结合自身遥契孔子的学术传承,从而有条件去总结百家、融旧铸新。齐国开放、多元、包容的学术风气也奠定了荀子思想的主要基调。在对稷下众家思想的抉择与批判、接受与改造中,荀子也成就了自身一个荟萃齐鲁文化的儒家学者形象。
齐国自姜太公时就确立了“举贤而上功”的治国理念,崇尚简约的民间风俗,重视工商业的经济模式。功利主义一直是齐国挥之不去的浓烈色彩。由于经济发展方面重视手工业与商业而不再固守西周以来的农业为本之国策,也使得齐国从根本上少了很多传统的羁绊而多了灵活性、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成为允许多元化、多样性文化思想存在的开明国家。这是稷下学宫得以存在、发展的深层文化根源。当然也对稷下学的长远发展有所助益。稷下学宫的整个学术风气不能不对荀子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与同化力,也不能不对荀子学术产生极大的辅助力与助推力。所以荀子与稷下学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叠加、纠缠等理论形态。
王志民有关于齐鲁学术风气的比较,认为齐学重兼容,重通权达变,趋时求合。[5]79-80稷下学具有门派众多、诸子蜂起、思想驳杂且多不可考等学术特点,无法将其思想与荀子思想一一对应。但我们可以从《荀子》一书中寻绎出稷下学派中活动于荀子之先、之时的学者言论、思想,以批判与熔铸稷下学者的视角,检视荀子对齐文化接受。荀子在齐国与稷下学者有着广泛的思想交流甚至深入的学术辩论。由于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