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叙事”与电影旁白.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介入叙事”与电影旁白   摘要 随着现代叙事学的深入发展,在文学领域,“介入叙事”日益受到贬抑。然而,在移植到电影创作后,“介入叙事”却与电影其它叙事手段相配合,产生了远远胜过文学领域的艺术功能。   关键词 介入叙事 电影 旁白      电影从产生那天起,便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学作品不但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内容与题材,在艺术手法上也给了电影以巨大的借鉴。电影与文学虽然可以说是同质异构的艺术创造,但各自的载体特点(文字与画面)使得双方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本文拟从“介入叙事”(intrusive narrating)角度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      “介入叙事”是古典叙事格局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叙述者在讲述完一段情节或整个故事以后,开始显身。对其所讲述的内容进行一番评论或总结。这样的叙事作品同时采用客观叙事和介入叙事两种效果不同的叙述者模式:为了确保故事讲述的客观性,叙述者在故事中竭力“隐身”:为了实现价值引导。叙述者又在讲述一阵以后频频露面,进行入木三分的评点或言之凿凿的判定。   在中国,“介入叙事”这一传统于先秦即已经形成并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先秦叙事中普遍存在的征引习惯是这一传统形成的土壤,正如傅修延先生所言:“从《尚书》开始,以‘我闻日’之类为开场白的雄辩在史传中俯拾皆是”。在此基础上,《左传》中出现了“君子曰”之类的“介入叙事”模式。据学者统计。《左传》“君子曰”、“君子谓”凡65见,“孔子曰”、“仲尼谓”22现。《左传》的叙事者借“君子曰”这种形式。引仲虺、周任、史佚、孔子等人的话对人物、事件等进行直接定位与评估。   《左传》中的“君子日”式的介入叙事,不但上承先秦的征引传统。更开启了后代史学的赞论风气,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叙事文学。《史记》“太史公曰”在形式上是仿《左传》“君子曰”而作,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师承关系。“太史公曰”在《史记》中所处的位置与《左传》中“君子曰”也相当,都是将评论放在文章的中间或末尾。在继承的同时,司马迁又有所独创,他将“太史公曰”发展成为系统的论赞体。可以说《史记》在体例上正式确定了史书论赞的体式,从而影响了历代史书。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除《元史》外,其他各史都有论赞,不过名称上有些出入而已。如《史记》之“太史公曰”,《汉书》之“赞”,《新唐书》、《辽史》《金史》和《明史》的“赞曰”。   文史不分,是先秦著作的特点。即便文学后来从史学中独立出来。仍然可以看出它身上深深的史学著作的烙印。早在唐传奇中就体现出了受“君子曰”介入叙事形式影响的倾向。在许多唐传奇作品中常带有与该故事情节本身无关的评论。如李公佐在《谢小娥传》的结尾处直接以“君子曰”进行评论:君子曰:“誓志不舍,复父夫之仇,节也。佣保杂处,不知女人,贞也。女子之行,惟贞与节能终始全之而已。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余备详前事,发明隐文,暗与冥会,符于人心。”此外《柳毅传》、《任氏传》、《南柯太守传》、《李娃传》等也有类似的“介入叙事”。   “君子曰”介入叙事到宋元“话本”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小说话本多以一两首诗入话,或说风景道名胜,往往与故事的发生地点或主人公相关联:或以一首诗点出故事主题,结尾也以一首诗总结全篇,借以深化主题,对听众读者进行道德伦理教育。这种评论模式在后来的“三言”、“二拍”中十分明显。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结尾道:   后人评议此事,以为孙富谋夺美色,轻掷千金,固非良士:李甲不识杜十娘一片苦心,碌碌蠢才,无足道者:独谓十娘千古女侠,岂不能觅一佳侣,共跨秦楼之凤,乃错认李公子,明珠美玉,投于盲人,以致恩变于仇,万种恩情,化为流水,深可惜也!有诗叹云:不会风流莫妄谈,单单情字费人参:若将情字能参透,唤作风流也不惭。   此种话本、拟话本的评论形式对以后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影响甚大。长篇章回小说出现频率较高的“诗曰”、“词曰”。实际上是话本、拟话本的“诗曰”、“诗云”的延续,更是对《左传》“君子曰”介入叙事的发展。   文言小说中将《左传》“君子曰”介入叙事发展到极致的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蒲松龄在许多短篇后面,每每冠以“异史氏曰”。用多少不等的文字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梦狼》篇末有:“异史氏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百吏且将狼,况有猛于虎者耶!’”指出白甲这样的贪官并不是仅有的、个别的,而是比比皆是。《神女》、《折狱》、《王子安》、《王者》等几乎每篇都有异史氏的评论。这样一来,谈狐说鬼与“异史氏日”部分紧密结合,理因事而显,事因理而明,使《聊斋志异》不同于其他神怪小说。成为了借神怪言世事的佼佼者。   由《左传》到《聊斋志异》,“君子曰”式的介入叙事成为中国叙事作品的显著特色,也为历代的知识分子及读者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