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留在中国”的“亲善大使”.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远留在中国”的“亲善大使”   2009年7月24日上午,“感动2006―中国十大真情故事人物”92岁的美国老人牧琳爱(Eunice Moe Brock)女士,从山东省公安厅副厅长秦黎手中接过公安部颁发的“绿卡”,终于圆了自己的中国梦。在颁发仪式现场,她激动地说,在中国幸福快乐地度过余生是她一生的梦想,十分感谢中国朋友多年来用真心去爱护她,她将尽最大努力发挥余热为中国人民服务。   一位万里之外的异域老人,为何要在人生暮年定居中国?又为什么会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这位老人身上,究竟有着怎样不凡的传奇故事呢?      中国是她一生的牵挂      1902年,一对美国夫妇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1917年5月10日。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出生在中国的秦皇岛,他们为她取了个中文名字牧琳爱。不久,他们举家搬到山东,在聊城修建了教堂,成立了教会。   牧琳爱在聊城整整生活了13年,从一个襁褓婴儿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她的记忆中,旧中国留给她最深的印象就是战乱、贫穷、瘟疫和苦难。“长大后如果能够帮助这些苦难的人,过上幸福生活,那该多好啊!”这成了小牧琳爱幼年时的一个最大愿望。   在这儿,牧琳爱结识了一个叫小林的小伙伴,他比牧琳爱大两岁,十分帅气。两人经常在一块玩撒羊羔、过家家和娶新娘等游戏。小林的父母不同意他和这个外国女孩子在一起,害怕惹祸上身,小林就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偷偷地陪牧琳爱玩。   1930年底,牧琳爱的父母完成了在中国的使命,要回国定居了。牧琳爱不愿舍弃这里的小伙伴,更不愿离开小林,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走的那一天,小林等人送了她一程又一程,他们都哭了。她安慰小林他们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里的一切,还会回来的,我说话从来算数!”   牧琳爱一家归国后,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路易斯城。1941年,牧琳爱获得了护理学硕士学位后,她向政府申请,要到中国去支援抗日战争,以便去中国寻找小林等伙伴。遗憾的是,申请未获政府批准,父母更是强烈反对,她只好放弃了这一想法。次年,她与校友埃德温结识并确立了恋爱关系,当埃德温向她求婚时,牧琳爱提出,婚后要到中国定居。埃德温对她的想法十分惊讶,断然拒绝了。分手一段时间后,牧琳爱无法抑制对埃德温的思念,便又主动同埃德温和好并结婚,代价是她不再坚持婚后到中国定居。   虽然在美国过上了平静而幸福的家庭生活,牧琳爱对中国的向往和情感一直都没有泯灭。20世纪60年代,她又向丈夫提出了去中国工作的想法,考虑到当时中美没有建交且关系比较紧张,埃德温没有同意。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牧琳爱认为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又一次同埃德温商量。这一次,埃德温说了句“中国现在还太穷”,仍然没有同意。   此后,牧琳爱几乎每天都要在电视上留意有关中国的新闻,迫切希望中国早日富强起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其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常令她兴奋不已。   1992年3月,已经75岁的牧琳爱给山东省聊城市政府写信,委托当地政府帮助寻找她儿时的伙伴。聊城市政府十分重视,不久就寻找到牧琳爱儿时的五个伙伴,他们这时候也都过了古稀之年。不幸的是,小林在“文革”中意外去世,不过他的子女都在聊城,并且生活得很幸福。   儿时最好伙伴的过早去世,令牧琳爱黯然神伤。1992年11月,牧琳爱决定和丈夫一块到中国旅游。埃德温知道中国是妻子的毕生情结,欣然陪同前往,并幽默地说这是陪老婆“回娘家”。在山东聊城,牧琳爱走访了幼年生活过的地方,并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几个童年伙伴。她和这些伙伴们一块回忆儿时的快乐时光和这些年的相互思念,说到激动处,他们一会儿笑声朗朗,一会儿又唏嘘阵阵。随后,牧琳爱和丈夫又拜访了小林的四个子女,林家对这对美国来的“亲戚”格外热情,用家里最好的饭菜招待他们。在中国的60多个日日夜夜,牧琳爱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加深了她对中国的进一步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日后来中国定居的决心。   1998年8月24日,深爱她的丈夫去了另一个世界,牧琳爱独自住在纽约老年公寓里,体味到了难以言说的孤单。她虽然一生大半时光在美国度过,却始终未能融入到美国主流文化中去,越来越强烈地怀念遥远国度里朴实善良的人们。这种怀念日复一日地滋长,终于促使她做出决定:去中国生活。   于是,身无牵挂的牧琳爱,不顾子女们的反对,卖掉了自己的40英亩山林以及别墅、花园、汽车等家产,于1999年11月15日,远渡重洋只身来到中国,在幼年生活过的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刘庙村安了家,成了刘庙村的一名新村民,决定在这里度过生命中最后一段美丽时光。      孩子们是她的最爱      牧琳爱到刘庙村后,村民们把最好的一座院落腾了出来,为她配置了冰箱、彩电、电话、电脑和沙发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