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工程地质
第七章 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其结果常可在洞室周围形成松动带或松动圈。围岩内的应力状态也将因松动圈内的应力被释放而重新调整,通常在围岩的表部形成应力降低区,而高应力集中区则向岩体内部转移,结果就在围岩内形成一定的应力分带,如图15所示的水静应力场中(N=1)圆形隧洞周围的三个应力带就是围岩塑性变形或破坏的发展所造成的。围岩表部低应力区的形成往往又会促使岩体内部的水分由高应力区向围岩的表部转移,这不仅能进一步恶化围岩的稳定条件而且能使某些存在于围岩表部易于吸水膨胀的岩层发生强烈的膨胀变形,造成很大的山压。 围岩岩体的变形和破坏的形式和特点,除与岩体内的初始应力状态和洞形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围岩的岩性和结构。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现将围岩的变形、破坏的类型及其与围岩的岩性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列于表6。 重力作用下的坍塌 重力坍塌 松散饱水岩体的悬浮塑流 塑流涌出 压应力作用下的塑流 塑性挤出 散体结构 水分重分布造成的吸水膨胀 膨胀内鼓 压应力集中作用下的塑性流动 塑性挤出 层状结构 塑性围岩 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剪切松动 破碎松动 碎裂结构 卸荷回弹或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弯曲拉裂 弯折内鼓 中薄层结构 压应力高度集中造成的突然而猛烈的脆性破坏 岩 爆 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剪切破坏及滑移拉裂 剪切滑移及剪切破碎 压应力集中造成的压制拉裂 劈裂剥落 拉应力集中造成的张性破坏 张裂塌落 块体状结构及 厚层状结构 脆性围岩 产生机制 变形?破坏形式 岩体结构 围岩类型 表6 围岩的变形破坏形式及其围岩岩性及结构的关系 7.3.2 脆姓围岩的变形和破坏 脆性图岩包括各种块体状结构或层状结构的坚硬或半坚硬的脆性岩体。这类因岩的变形和破坏,主要是在回弹应力和重分布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水分的重分布对其变形和破坏的影响较为微弱。这类围岩变形破坏的形式和特点.除与由岩体初始应力状态及洞形所决定的围岩的应力状态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围岩结构,一般有弯折内鼓、张裂塌落、劈裂剥落、剪切滑移以及岩爆等不同类型(见表6),现分述如下。 7.3.2.1 弯折内鼓 这类变形破坏是层状、特别是薄层状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从力学机制来看,它的产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卸荷回弹的结果;二是应力集中使洞壁处的切向压应力超过范层状岩层的抗弯折强度所造成的。 由卸荷回弹所造成的变形破坏主要发生在 初始应力较高的岩体内(或者洞室埋深较大,或者水平地应力较高),而且总是在与岩体内初始最大主应力垂直相交的洞壁上表现得最强烈.故当薄层状岩层与此洞壁平行或近于平行时,洞室开挖后.薄层状围岩就会在回弹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回弹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如图Io一16所示的弯曲、技裂和折断,最终挤入洞内而坍阁。 例如白龙江碧口电站在导流洞一号支洞的下又洞、引水洞叉管段以及排沙洞等的施工过程中,均发生过这类变形破坏。这些水工隧洞部是修建在千枚岩层中,当洞径大于6m的洞体平行或近于平行(交角小于20。)陡倾的岩层走向时,在平行于层面的洞壁上经常发生弯折内鼓型破坏,而且一般部是在开挖后不久即迅速发生。例如右岸导流洞一号支洞,在桩号。十135航段的施工过程中,随着开挖的进行,岩层的弯沂变形越来越严重,一星期后已用锚杆加固了的变形岩体突然塌风几乎造成伤亡事故。又如排沙洞,在ot 360—o十470m段的施工过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区地表溢洪道的施工过程中,当送洪道平行于陡顾的岩层走向时,新开挖出的边披岩体经常在3—5天之内即发生强烈的倾倒破坏。由此可见,在该区所发生酌上述两类变形破坏(即地宏边坡岩体的倾倒和地下隧洞洞壁的弯折内鼓)同是卸荷回弹与应力释放的结果。 由压应力集中所造成的变形破坏主要发生在洞室周边上有较大的压应力集中的部位,通常是洞室的角点或与岩体内初始最大主应力平行或近于平行的洞壁,故当薄层状岩体的层面与这类应力高度集中部位平行或近于平行时,切向压应力往往超过薄层状围岩的抗弯折强度,从而使围岩发生弯折内鼓破坏。 如图16所示的弯曲、技裂和折断,最终挤入洞内而坍阁。例如白龙江碧口电站在导流洞一号支洞的下又洞、引水洞叉管段以及排沙洞等的施工过程中,均发生过这类变形破坏。这些水工隧洞部是修建在千枚岩层中,当洞径大于6m的洞体平行或近于平行(交角小于20。)陡倾的岩层走向时,在平行于层面的洞壁上经常发生弯折内鼓型破坏,而且一般部是在开挖后不久即迅速发生。例如右岸导流洞一号支洞,在桩号0十135航段的施工过程中,随着开挖的进行,岩层的弯沂变形越来越严重,一星期后已用锚杆加固了的变形岩体突然塌风几乎造成伤亡事故。又如排沙洞,在0十360—o十470m段的施工过程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