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翻新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枯木逢春》翻新枝   《枯木逢春》从话剧到电影,获得了思想与艺术均有显著提高的评价,其中初登影坛的尤嘉和著名影星上官云珠分别饰演的苦妹子、冬哥妈,尤其受到舆论的重视与观众的赞许,大家普遍认为片中形象较之原舞台剧更为深刻动人。      切肤之痛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1962年摄制的《枯木逢春》,系根据同名舞台话剧改编而成,原作者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年轻的编剧王炼。该剧是1958年底由时为中共中央防止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副组长、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魏文伯“命题”的。时值全国15个县(市)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人民日报》公布了血防典型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毛泽东读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一气呵成了著名的七律二首《送瘟神》。而王炼10年前恰恰也曾是一个血吸虫病患者,对这种疾病的痛苦有过切身的体验,他欣然接受了这一光荣任务。   在为创作剧本而深入生活时,王炼不禁想起当年随军南下路过苏州不幸感染血吸虫病的难忘情景。患病后,他的心情十分惶恐,住进了上海江湾的部队医院,虽然遭了不少罪,所幸医护人员很快就帮他恢复了健康。在他住院期间,邻床有个晚期病人却因病重被迁入单人病房。王炼去看他时,那位战士请他代写一封家信,王炼这才知道对方一年前带着病被国民党抓了壮丁,逃跑没成被捉回来打了半死,淮海战役中被我军“解放”过来,马上就被送进医院治疗……他特意要王炼在信上告诉妻子:自己死而无怨,只是没来得及在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中出点力,心里觉得过意不去。这位农民出身的“解放战士”,一身质朴的泥土气,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因过于瘦削而显得特别大的两只眼睛里闪动着泪花。当王炼出院前再去探视时,那间病房里已换了新的病人。      为了搜集丰富详实的素材,王炼一连走了三、四个省,亲眼看见曾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洞庭湖、黄益湖和鄱阳湖等地区组织起来的十几万农民大军挥动起铁臂银锄,把数十万亩湖洲变成了良田,在许多曾被称为“无人村”、“寡妇村”或“独子村”的废墟上,大规模地建造起托儿所、公共食堂、社办工厂、水利发电站……他来到江苏昆山农村,在千灯乡访问了一位病已到了晚期的妇女,她没说几句眼圈就红了,原来几年前,她的丈夫因其不能参加劳动,不能操持家务,不能生儿育女,和她离了婚。她的眼泪和哽咽使王炼不忍再问下去,幸亏陪同去的公社医院院长岔开了话题,她才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滔滔不绝地述说起人民公社的好处来,从床上的新被头,谈到新建的拖拉机站,脸上的忧郁消失得无影无踪。归途中,王炼从院长口中进一步知道,她的丈夫已经再婚,而且住的离她家很近,每天一早一晚前夫和他的妻子双双下田与归来,都要从她门前走过。这使王炼很受启发,突然领悟:这才是自己要写的!写一个深受血吸虫病折磨的家庭重获新生的故事。   剧本进入排练场后,导演和演员们又用辛勤的艺术创造,强化了以血防站长罗舜德为代表的党的领导者形象。有关领导也关心备至,魏文伯虽然患病住院,但还是在病榻前召开了几次剧本座谈会,连用《枯木逢春》取代原来剧名《江南春早》,也是他在病床上苦思冥想出来的。      拔高主题      《枯木逢春》一经推出,即受到戏剧界普遍好评,不仅入选为庆祝建国10周年而举行的上海话剧展演,而且北京等外地话剧团体亦相继排演,上影也闻风而动筹划将其搬上银幕。海燕厂负责艺术生产的副厂长徐桑楚最为积极,他的父亲就是死于这个病,解放后他的一位亲戚的两个孩子又都得了同样的病,一个死了,一个病得奄奄一息。徐桑楚一心想将《枯木逢春》打造成重点影片,特意把编导的重任交给了曾经拍摄出经典名片《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著名导演郑君里。   可是,郑君里因在解放初期拍摄了《我们夫妇之间》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对现实题材形成思想负担,一开始并不愿意接这部戏,经徐桑楚反复做工作总算勉强答应下来。不过,当他一旦置身其中进入工作状态后,马上精神大振。他认为,这个戏有头有尾,有人物,有故事,情节性强,感人耐看,但剧本要作“主题拔高”的手术。早在第一次看完话剧演出后,他就在笔记本上写道:“这出戏使观众感兴趣的是一家子悲欢离合的故事,我们看见了苦妹子和方冬哥之间的一些儿女之情,却更希望看到血吸虫病如何羁绊着广大人民向社会主义迈进的步伐……我希望影片能把视野扩大一些,更突出地写出血吸虫病同社会主义建设的矛盾。”此前,王炼已经对剧本修改了两稿,着重在于解决话剧本的“电影化”问题。这时,他接到上级命令要重返农村生活基地,郑君里只好接下改编工作。在与王炼握别时,郑君里坦言:“本来还想请你再改一稿的,有人提出‘剧本有思想性的问题’,现在只好我来接手了。我对生活、素材和剧本,都不如你熟悉,恐怕会遇到困难。”王炼乍听之下感到愕然与紧张:“思想性”的帽子可不是开玩笑的,他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十几年后他才明白,还是当时艺术创作中“左”的思想影响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