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心态下的个体选择
[摘要]电影《好大一对羊》描述了“一对扶贫羊”在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边远农村所造成的“羊吃人”的悲剧。个体在这种传统文化心态下的必然选择是把个人贬低、抹掉,以实现社群认同的“面子文化”,践行二人关系中的“个体弱化”,恪守伦理哲学的“向里用力”,而这些举动又会进一步地恶化传统文化生态。
[关键词]面子文化 个体弱化 向里用力
我国首部原生态电影《好大一对羊》改编自云南昭通作家夏天敏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边远高寒山区,这里的村落依然延续着千年的农耕文明,传统的习俗仍倔强地维系在人们心间。“一对扶贫羊”的出现,打破山村的宁静,羊特定的身份像无形的枷锁,使囿于传统的黑凹村的人无可选择,最终酿成了生命的悲剧。
“面子文化”的社群认同
在传统中国,脸面“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它比命运和恩惠还有力量,比宪法更受人尊敬”为了维护脸面,传统中国人把内外完全地割裂开,形成了只为表面而不管内里的“面子文化”,面子是完全摆给别人看的,而且受到了所在社群的一致认可。大家认为“如果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讲出一段漂亮的话,那完全就是戏了。……在生活的各种复杂关系中像这样恰当地去做,就会有面子。如果不这样做,或者忘记这样做,或者中断表演,就叫‘丢面子’。”
故事一开始,地区刘副专员到贫困户德山老汉家慰问扶贫,刘副专员拉着德山老汉问寒问暖,将400元钱压在德山老汉手掌上,场面热烈而感人,领导的款款深情,群众的受宠若惊,干部的殷勤尊重,媒体的夸张煽情充盈了在场所有人的面子。当然,刘副专员和德山一家结了扶贫对子,面子感最强的还数德山老汉。在偏僻的山村,人们衡量面子的标准就是权势、派头,“每天都有人反复地问刘副专员在他家讲了些啥、做了些啥,给了多少钱。有人认定刘副专员已收德山的小女儿做干姑娘了,结对子不就是结亲家么,结了亲家不就是亲戚了么?”德山老汉当然不会“丢面子”,他配合地买了酒,用土碗盛着喝转转酒,日子节日般喜庆,过年样滋润。而且德山老汉走到哪里都有人仁仁义义地招呼,不是喊去吃饭,就是喊去喝酒。吃饭必尊他为长,让他坐上座。酒他不喝别人是不敢喝的,菜他不夹别人是不敢夹的,连村长支书也尊着他。“德山老汉觉得浑身舒服,德山老汉觉得腰板上的劲似乎比过去足了,佝偻的腰也直了许多,眼里的阴郁、呆板也少了许多。”他沉浸在这种荣耀中,热切地盼望着能和刘副专员再度想见。之后刘副专员派人送来了两只高贵的外国羊,希望德山老汉借此致富。刘副专员如此的关心,这是给了德山老汉多大的面子!德山老汉忙着给羊砌圈,老伴咦哩哇啦乱激动,拌泥拌得起劲,小女儿喜欢这高大漂亮的羊子,仿佛和外国小朋友交了朋友似的,恨不得跟羊亲嘴。羊带给德山老汉一家从未有过的荣耀。
面子文化具有波及性,整个村庄都自然觉得这是他们面子的一部分,如衬里的小刘老师说“这羊喂好喂坏,不光是德山大叔一家的事,其实还是全村的事,全乡的事。”记者要来采访,村长为此十分操心,摸着羊身子比摸他媳妇还耐心,不仅让小刘老师拿来鞋粉把两只羊涂得雪样白,还专门将红绣球戴在公羊受伤的额上来掩饰公羊打架留下的伤疤,并告诉记者这是山区的风俗。这种用人工美化的无害的谎言来面对大众是维护面子的常用手法。传统的面子文化如做戏般,“一做戏,则前台的架子,总与在后台的面目不相同。但看客虽明知是戏,只要做得像,也仍然能够为它悲喜,于是这出戏就做下去了;有谁来揭穿的,他们反以为扫兴。”没有人愿意讨论这里养羊的荒谬,大家象看“皇帝的新装”一样齐呼“羊好!养好!”全部的社群资源都用于维护“养羊”的荣耀。羊要取暖用煤,村长做主把给德山老汉的扶贫款拿出来;为给羊怀胎,乡长带来了乡畜牧站的兽医,村长请了最有经验的放羊老倌:为遵照兽医嘱托给羊增加营养,羊享受到了“超人”的待遇。当德山老汉的面子与社群的面子相吻合时,德山已是欲罢不能,即便是他不想要这个面子,社群也会限制他的放弃,当“德山老汉说村长,这羊我喂不起了,我求你派给别家喂吧!”“村长说德山大叔,这话我可不敢说,你找刘副专员说罢。”“德山大叔啥也不说了。”他只有倾尽全力的养羊,他才会得到他所希望的面子,也才会为社群接纳,整个社群看重的并不是谁在养羊,而只是羊的存在对外在社会的影响。正如村长说的那样,“大叔,过几天记者要来采访羊,不,采访你。”
“个体弱化”的二人关系
传统文化认为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的,“中国人对‘人’下的定义,正好是将明确的‘自我’疆界铲除的。……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对任何一方下定义。”在传统中国,‘二人’的对应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在这种对‘人’的结构方式中,”个体易被训练成不要以自己为信任的对象,并以抹掉“自我”为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