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凉州会谈看民族大团结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历史上的凉州会谈和平解决了西藏的归属问题,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缔造祖国历史的一个典型事例,也为各民族大团结树立了榜样、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通过探析凉州会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揭示其在民族团结中起到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凉州会谈; 民族团结;民族关系
[中图分类号]K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4-0012-02
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要素则在资本主义以前的时期已逐渐形成。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民族,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差别将逐渐消失,各民族将融为一体。在中国这片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56个民族犹如一朵朵盛开的奇葩,和谐相处在祖国大家庭中。但这一融合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经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持续不断的发展,终于形成今天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既交错杂居而又各有畛域,各民族之间在互相帮助、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携手前进的友好往来中,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得到不断加强,多种经济文化类型逐步构成一套完整的生计体系。在祖国历史进程中,中华各民族既各自创造、发展了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又共同创造、发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历史上西藏与中原的关系、13世纪蒙古族完成祖国的统一等,无不体现着这一历史发展的特点。
西藏自古与中原有着密切的交往,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交往和联系逐渐由松散向稳固深化,到了元朝,西藏已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地方政权。1247年,蒙古皇子阔端与西藏地方萨迦派法主萨迦班智达在甘肃武威举行会谈(凉州会谈),尽管会谈过程简单,但是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解决了一些重大问题。
西藏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为我们了解西藏远古文明及藏族族源提供了珍贵资料。地下文物证明几万年前西藏高原就有人类活动,尤其是藏北旧石器的形制与黄河流域发现的旧石器基本上属于同一个系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黄河上游地区的氐羌文化及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分别从不同方向向西藏传播,并与当地土著文化相融合,从而在西藏高原上形成了三种原始文化――藏东河谷地区的卡若文化、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曲贡文化及藏北细石器文化,三大原始文化又构成和奠定了西藏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三个基本来源。藏民族共同体即由西藏土著居民群体、北方草原南下的游牧居民群体及黄河上游地区南下的氐羌系统居民群体多元融合而成。
7世纪前半叶,藏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藏族诸部,建立起吐蕃王朝,与中原唐朝皇室发生了频繁交往与密切联系。藏王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藏王赤德祖赞与唐朝金城公主的先后两次联姻,标志着藏汉民族间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瓦解后,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各部遂分裂成许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集团。841年,达磨被刺,西藏陷入分裂战乱,直到蒙古统一,历时400余年,西藏境内大小割据势力各自为政。与此同时,中原地区自907年唐朝彻底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前后共70余年时间,中原分裂成为几个互不统属的政权,对周边民族构成不了大的影响力,对西藏亦是如此。尽管960年北宋建立,也仅统一了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而在北方及西北地区,先后出现了几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以及后来的蒙古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汉国。
到了西藏分裂的中期以后,随着农奴制度在西藏的逐渐确立,封建领主的普遍出现,西藏社会逐渐走上宗教势力与地方世俗集团势力相结合的政教合一的道路,这些政教合一的势力集团互不统属、各自为政,各宗教集团拥有各自的势力范围,掌握着众多的土地、牧场、牲畜、牧户,寺院法主本人便是大封建领主。在分裂时期,世俗的地方割据统治集团,为了保持和扩充他们的势力范围,相互间不断发生战争。同时,对他们统治区内的牧民不断加重压迫剥削。各教派领袖也“乘机参与军政,自号法王,排斥异己,骄奢淫纵,万民诅咒”。著名的英雄史诗《格萨尔》,道哥体诗《米拉日巴道哥》以及玛尔巴和他的徒弟日琼巴的道歌,萨迦派四代祖师贡嘎坚赞的《萨迦格言》,传记《玛尔巴传》、《米拉日巴传》等,大都反映了吐蕃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吐蕃人民对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3世纪初,蒙古在北方兴起,从统一蒙古诸部到建立元朝,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历三代五帝,经过七八十年的浴血奋战,艰苦斗争,终于完成了中国的空前大统一。自唐末吐蕃割据以来,祖国山河破裂,各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常因拓疆扩土,或争夺宗主权,或抢掠财富,攻伐不休,战争不已,各政权内部大多陷于种种矛盾、危机之中,各民族人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分裂割据局面长达三四百年之久。所以,实现当时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已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成为各民族人民的强烈愿望与共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