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绵阳系列的选育与推广
O李生荣
小麦绵阳系列的选育与推广
绵阳农科所小麦育种工作始于 1958年 ,除引种鉴定 出一个
小麦品种应用于生产外,先后育成 25 个优 良小麦 品种应用于大
面积生产 ,从 1983年开始到 1998年,连续 16年成为 四川小麦
生产的当家品种 ,推广面积达 5 亿多亩,对小麦生产作 出了巨大
贡献。
引种鉴定出阿勃小麦品种应用于生产
50年代后期生产上大面积种植 的小麦 品种南大 2419,由于
抗锈力的丧失,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尽快寻找代替品
种 ,从省内外引进了一批原始材料进行鉴定 比较 ,经过两年的试
验 ,阿勃小麦表 现 突 出,平 均亩产 338 .8 公 斤 ,比对 照增产
16.9%。绵 阳地区 1961年开始推广 ,到 1965年栽培面积达到
200 多万亩 ,占当时小麦栽培面积的 60%以上 ,并迅速推广到省
内其它地区,栽培面积很快扩大 ,1970年全省达到 1000 万亩 ,
尸夕穷砰男 ― 才·本9 ·
占当时小麦面积的一半左右 ,为提高四川小麦产量发挥了积极作
用 。
新品种选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在 50年代末到 60年代初 ,通过调查研究 ,制定 出以选育高
产和中产兼顾 的育种 目标 ,分别选用南大 2419 与五一麦 、玛拉 ,
北碚红花与五一麦,玛拉与阿勃,印WGS 与阿勃等配组杂交,
先后育成绵阳早、绵阳62一31、绵阳64一39、绵阳68一40、绵
阳4 号、绵阳 8 号 、绵 阳 10 号、绵 阳 72一34 等新品种用 于生
产。其 中绵 阳 62一31 系南大 2419 与五一麦杂交选育而成 ,产量
比较试验中比对照增产 9.9%一26 .4% ,大面积生产 中比对照增
产 10% , 60 年代在川西北地区推广应用 ,累计栽培面积达 巧O
万亩 以上。绵阳4 号系南大 2419 与玛拉杂交选育而成 ,产量 比
较试验中 比对照增产 10 .78% ,大面积生产 比对照增产 10%左
右,累计推广 300万亩 以上 ,1978年获四川省重大成果 四等奖。
绵阳 10号系 1965年用玛拉与 阿勃杂交选育而成 ,1969年稳定
成系 ,试验 中比对照阿勃增产 18 .46% , 70 年代在生产上应用 ,
累计栽培 50万亩以上。绵阳72一34系 1966年用印WGS 与阿勃
杂交 ,1972年稳 定成系 ,试验 中比对照增产 8 .4% ,累计栽培
100万亩 以上。
70年代四川的主要栽培品种繁 6,每亩有效穗 已达 30 万左
右,亩产 300一350公斤 ,继续依靠增加穗数提高单产 的难度较
大,同时存在着籽粒较小 、出粉率低 、品质较差等缺点。根据四
川麦区的气候生态特点和小麦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以及小麦生产不
断发展对品种的要求 ,提出以矮秆为基础 ,穗重为中心 ,抗病为
·忿50 · ― 私衰友展瓜耸障
前提 ,调整株叶型 ,提高穗粒数 ,把高产放在首位 的育种策略。
1972年 ,选用株高 60 厘米 ,株型紧凑 ,多花多粒 ,抗条锈和 白
粉病 、品质较好的 “70一5858”作母本,与多花多粒 、早熟 、中
矮秆 、抗条锈病 的推广品种繁 6 配组杂交 ,1976年稳 定成 系,
1979年参加省内各项产量 比较试验 ,20 个单位试验结果 ,比对
照繁 6增产 11 .32% ,经省地分别鉴定命名为绵 阳 11 号进行推
广。该品种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每亩 24 万一26 万穗 ,每穗结实41一
45粒 ,千粒重 43一45 克 ,亩产 400一450 公斤 ,最高亩产达到
505 .9 公斤 。早熟性强 ,生育期 179天 ,比繁 6 早熟 3 天 ,穗大
粒多、籽粒浅 红色 ,均 匀饱 满,商 品性好 ,蛋 白质 14%左右 ,
湿面筋 27 .1% ,株高 80一85厘米 ,耐肥抗倒伏力强 ,高抗条锈
病 ,亦较耐赤霉病 ,适应性广。绵阳 n 号 的丰产性 、早 熟性 、
商 品性 、品质性状等多项性状均明显优于繁 6,因而发展速度很
快 ,1981年种植 85 万亩,1982年上升到 800 万亩 ,1983年进
一步扩 大到 1560 万亩 ,1984年达到 2077 万亩 ,占全省小麦 总
面积的 63 .1% ,成为 四川历史上推广速度最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