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长江大桥施工组织的设计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忠县长江大桥施工组织的设计方案

初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忠县位于重庆市与三峡库区之间,境内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由于近年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道路已不能满足本地区的交通增长需要。忠县长江公路大桥事联接广彭公路、石遂公路、渝巴公路地重要桥梁,他的建设对完善重庆公路网具有重要意义,对三峡库区建设、发展地方经济、适应迅猛地交通增长要求和改善忠县、万县地区投资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忠县长江公路大桥位于忠州镇东北方红星娱乐城上游,桥长1199.73米,桥孔布置为:5*17米+2*28米+10*49.44米。南岸引桥为肋板式连续梁,主桥为单跨加劲梁悬索桥,北引为预应力钢管T型简支梁。全桥分为A、B两标。 1、A标概况 (1)索塔:索塔为T型门架,共两座,索塔全高162密空心薄壁截面,基础为明挖扩大基础及两道箱型截面横梁组成。两岸索塔总的基础挖方量为8900方、砼浇注为11022方、钢材为912.6t。 (2)锚锭:锚锭均为隧道式锚锭,锚洞长36米。锚塞长12米,两岸共4个锚锭;两岸锚洞总挖量约8952方,锚洞衬砌砼1116方,锚塞砼4011方,钢材约232.6吨。 (3)主缆:单根主缆由74束索股组成,每根索股由91丝高强钢丝组成;主缆单根长1100多米,本桥共两根,总重2200多吨。 (4)吊索:全桥共140根,每根吊索由91丝高强钢丝组成,吊索总长2937.3米总重43吨。 (5)加劲梁:为等截面钢管架梁,总计35各块断,分段长16米,梁高3.5米,分段吊装重量68.7t。 (6)桥面板:车行道板、人行道板共1540块,工程数量为砼1400方,钢材300多吨。 (7)桥面铺装:为钢纤维砼铺装厚度6cm,面积8400平方米。 2、本标段工程范围 (1)南北两岸索塔的施工 (2)南北两岸隧道式锚锭的施工 (3)钢管砼架梁的安装 (4)主缆架设 (5)桥面板的安装 (6)桥面系的现浇 (二)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地貌 桥区为构造剥蚀重丘山貌、山岭起伏、沟河纵横,南岸山高坡度较大、北岸山低坡度较缓。场区为河谷堆积地貌呈不对称“U”字形,长江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过略成S形,两岸谷坡坡度约20-40,河宽一般在500密左右,谷底有细砂、块石土地河漫滩,北岸谷坡下部有残存的支离破碎的阶地沉积物,属基座阶地,其余为残坡积物堆积区,北岸为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同的顺向坡,南岸为反向坡。 2、气象 桥区气候区划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且有湿热冷寒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无霜期为300天,年平均气温14.7-18.1,最热八月,月平均气温25.7-29.0;最冷一月,月平均气温3.8-7.0,极端最高气温42.1,最低气温-4.1,桥区年平均降雨量1182mm。长江谷地最大风速21米/秒。 3、水文 长江在忠县境内由西南流向东北,全长88.0公里。其境内59年~88年,高水位147.96米,最低水位116.18米。五年一遇流速3.38米/秒。 每年5月~10月后汛期,最高水位分别为:132.70米、138.54米,147.96米、144.11米、142.62米、136.30米;11月~次年4月为枯水期,最高水位分别为:126.04米、122.56米、118.68米、118.50米、121.37米、125.48米,设计施工水位为119.18米,其间桥位处水面宽497.5米。 4、地质 (1)北塔、北锚地质构造层次如下: A、北塔:面层为细砂土,层厚0.50米~1.90米;其下依次为长石砂岩,层厚 3.70米~7.40米,为强风化和弱风化;泥岩,层厚4.00米~5.00米,弱风化,岩层较硬 ;泥质粉砂岩和长石砂岩,层厚1.90米和3.10米,岩质坚硬。 B、北锚:面层为素土,层厚0.30米~0.80米;其下依次为:长石砂岩,层厚10.50米~14.90米;泥岩层厚1.50米~6.40米;泥层粉砂岩和长石砂岩,层厚3.00米和2.40米;泥岩和泥质粉砂层,层厚6.40米和2.80米;泥质粉砂岩和泥层,层厚1.30米和5.50米;泥质和泥质粉砂岩,层厚7.40米和6.00米。岩层除顶层1.50米~2.00米厚为强风化外,余均为弱风化,且岩质较硬。 (2)南塔、南锚地质构造层次如下 A、南塔:面层为块石土,层厚2.20米~4.60米;其下依次为:泥岩,层厚1.10米~10.30米,为弱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厚2.70米~3.00米,弱风化,岩质较硬;泥岩,层厚1.40米,岩质较硬;泥质粉砂岩层厚4.20米~4.90米,弱风化和微风化;泥岩和长石砂岩,层厚4.70米-2.80米,弱风化和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和泥岩,层厚2.70米~3.00米,微风化。 B、南锚:面层为分质粘土,层厚1.90米~2.60米;其下依次为: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