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章阅读1.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类文章阅读1

考纲综述 《考试大纲》关于现代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考查B级、C级和E级三种能力。具体内容为: (一)理解(B级)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二)分析综合(C级)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三)鉴赏评价(E级)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情总览 文学类作品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主要呈现如下规律: 1.选文范围广泛,体裁倾向明显。 从近几年命题选材来看,一是涵盖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字数约1000字左右。选材既照顾到古今,又涵盖中外;既有长篇名著节选,也有短篇名作。二是散文为命题首选,其次是小说,诗歌、戏剧一般不涉及。从2009年高考来看大纲区只有四川从小说中选材,其他省区均为散文。 2.选文注重文质兼美。 散文选材侧重语言优美,情理交融,意蕴深刻。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季羡林的《马缨花》、安徽卷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辽宁卷从维熙的《雨韵》,2009年重庆卷池莉的《瓷器的意味》等,语言或朴实无华,或富有诗意,或抒人间至情,或畅谈人生真谛。小说选材侧重现当代中外名家名作,偶尔涉及古代名著,强调文学性和审美趣味。 3.题型稳中出新。 题型主要采用主观题或主、客观混合的形式,以主观题型为主。从2009年的高考看,除江西、北京等省市设置一道客观多选题之外,其他大部分省市区都是主观题形式。 4.考查重点突出。 本考点与Ⅰ卷的科学类文本形成互补,侧重考查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个性化、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等。 《考试大纲》关于本讲的内容要求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所谓“文中”指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的语句的上下文,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等。 所谓“重要词语”,应该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或重点的指代性的,或体现作者观点的,或反映深层含义的,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字词。所谓“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文学作品的“重要词语”一般指:①体现作者思想观点的词语;②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③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及移用或移情、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词语;④体现文章主旨及作者意图的“文眼”及“居要”的“片言”;⑤展示文章脉络及过渡衔接的词语;⑥表示指代性的词语。 (1)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①联系上下文,把握具体的语言环境 根据文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对文章作出分析,这是理解文章词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因为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总能表现出由于环境原因造成的暂时意义,它们蕴涵着作者的情感、态度等,与字典义有一定的区别。 具体说来,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要理解词语的原意,因为词语的语境义总是在原义的基础上或作引申,或作比喻,或作移用。然后结合上下文揣摩其特定含义。 第二步,弄清词语所在位置,理清与前后文段句子的结构关系,注意总领、归结、过渡、照应等结构上的作用。 第三步,回到词语在原文中的所在段落,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一般说来: 第一,对于代词,可以借助代词的上句来理解代词的含义。代词的出现往往在所指代的事或人之后,也就是说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上句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找。如果只着眼本句,不对词语所在的语段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就难以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 第二,对于非代词,可以借助阐释句理解非代词的指代义。非代词的指代义与代词的指代义一样,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到。非代词的指代义,在上下文里总会有与之对应的阐释句,找到了阐释句几乎就等于找到了答案。 (2009·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耕作的诗人(节选) 张炜 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