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36例体会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36例体会
殷玉梅???张策平 (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中医科?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为主方,根据带状疱疹发病部位、舌质舌苔等随证加减治疗。结果 观察36例患者发现,应用该方治疗带状疱疹总有效率94.4%。结论 “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对于带状疱疹有治疗意义。
【关键词】带状疱疹??龙胆泻肝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258-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常沿体表一侧作带状分布,呈成簇小水疱,多伴有局部神经痛及淋巴结肿痛。本病属中医外科学“蛇串疮”之范畴,因其好发于胸部、腰部,故又名“缠腰火龙”、“缠腰火丹”。多由肝经郁火和脾经湿热内蕴,夏感风热时邪致肝火,湿热熏灼肌肤和脉络而发病。
自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笔者采用自拟"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20例,女16例。
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
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月。?
2??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皮损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皮损出现前常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
证候: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可伴见口苦咽干或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等症。
辩证:肝经郁热证。
3??治疗方法?
本方由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6g、川木通g、生地15g、柴胡各10g、元胡10g、川楝子10g、板蓝根15g、龙骨15g、牡蛎15g、生甘草6g组成。每日一剂,水煎至300ml,早、晚分2次温服。1周为1疗程。?
4??疗效观察?
4.1疗效标准??
痊愈:疱疹全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无任何后遗症;好转:疱疹消失50%,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4.2治疗结果??
本组36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痊愈27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未发现不良反应,总有效率94.4%。?
5??体会?
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为内火,湿热为患,加外感时毒、风热而成。龙胆泻肝汤泻实火,清湿热,切中病机,是为主方。龙胆草为君药,可以清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黄芩栀子为臣助龙胆草清泄肝火,木通清下焦湿热,佐药为生地补阴血,柴胡疏肝。用元胡、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用板蓝根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甘草调和诸药。方中妙用“龙骨及牡蛎”:既可以平肝潜阳,滋阴养液,清泄肝火,又可以镇静安神,提升正气。随证加减:发于头面者加牛蒡子、野菊花;有血疱者加紫草、牡丹皮;疼痛明显者加制乳香、制没药。掌握疾病的病因及病机,辩证准确,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带状疱疹治疗意义可充分体现。此药方奏效迅速,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顾玉潜.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66例期刊论文?《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1期.
[2]王庆来.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带状疱疹42例?[期刊论文] -中国中医急症2009(5).
[3]马林,舒晓光.??连委.芦然.原凡惠.潘学东?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进展?[期刊论文] -黑龙江中医药2012(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