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出土唐代“伏龙砖”与“伏龙法”
[摘要]本文通过对敦煌唐代墓葬出土的模印“龙首犬身怪兽砖”的形制与敦煌写本中有关“伏龙”的记录、分析和比较,推测此砖应称“伏龙砖”,取材于唐代民间信仰的宅神“伏龙”。
[关键词]敦煌;龙首犬身怪兽砖;伏龙砖;伏龙法;宅神
[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6-0040-02
敦煌市博物馆唐代文物展区有一块模印花砖,因砖面图案独特而吸引了不少游客。砖面为一怪兽,龙首,曲角,巨口,长舌,颈后饰有火焰宝珠。身躯似犬,前肢立,后肢作蹲踞状,鬣毛后竖,长尾上扬。砖体及图案全为青灰色,呈长方体,长38.8厘米、宽30.5厘米、厚5.5厘米。有人称此砖为“天狗砖”、“麒麟砖”,也有命为“龙首犬身怪兽砖”的。①怪兽的形象与北京丰台唐史思明墓中出土一件“铜坐龙”特别相近。这件铜龙“为蹲坐状,头向左斜,张口,牙已残断。颈部有一火焰珠装饰。前腿直立,后退曲踞,尾穿过后退裆向上卷至腰部。躯干有鳞片,前肢五爪,后肢三爪,通高16.4厘米。”②这件“铜坐龙”被推测为“伏龙”。③而且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代写本中有关于“伏龙”的多条记载,有的绘有“伏龙”的形象,与这块“龙首犬身怪兽砖”的形象也特别接近,所以,笔者认为此砖应命名为“伏龙砖”。
一、出土“伏龙砖”的墓葬形制及其铺设位置
出土“伏龙砖”的M121为坐北朝南的长斜坡墓道方形砖室墓,历史上遭盗掘破坏。据残存结构可以看出修建时先挖长斜坡墓道,并在墓室部位挖一竖穴方坑。方坑与斜坡墓道之间留一隔梁作照墙,其底部掏挖甬道,与方坑贯通,方坑内铺设条形砖和模印花砖。墓室结顶后以掏挖方坑清出的沙砾回填。地面封土现已倾圮成丘状,封土直径5.7米,残存高0.5米,斜坡墓道长16.5米、宽1.3米、深4.06米。照墙、甬道和墓室顶部坍塌。甬道长1.34米、宽1.16米、残高1米。墓室正方形,边长3.3米,残高0.84~1.08米。四壁最底层为一层平砖侈出,其上砌一层棱角牙子,以上错缝平砌,第13层为棱角牙子。依墓室后壁(北壁)和东西两侧壁设三座棺床。北壁棺床长2.64米、宽1.28米、高0.3米,上铺素面方砖和8块模印“玄武砖”,砖面为长蛇缠绕与行走的龟体上且首尾交绕,蛇与龟均张口对视。西侧棺床长2.2、宽1、高0.24米,上铺素面砖和5块一排南北向“伏龙砖”。东侧棺床长2.2米、宽0.92米、高0.24米,上铺素面砖和4块一排南北向“伏龙砖”。墓室及甬道地面铺素面砖和“伏龙砖”24块,南北向铺设,每排8块,共3排,共有33块“伏龙砖”。
二、敦煌唐代写本中有关“伏龙”及“伏龙法”的记载
敦煌唐代写本中有几处关于“伏龙”及“伏龙法”的记录:
法藏P.2615a《□帝推五姓阴阳等宅图经》文书中的“推宅内土公、伏龙、飞廉、地囊日法”,其中有:“伏龙法:正月、二月、八月在灶,四月、五月在大门,六月、七月在墙离(篱),九月在房,十月在台,十一、十二在堂。”“又一法:伏龙年年之中移经八处,正月一日庭中起,周而复始。伏龙正月移在中庭,去堂六尺六十日,三月一日移在堂门内一百日,六月十一日移在东垣六十日,八月十一日移在西隅一百日,十一月廿一日移在灶内?c日,周还。正月一日在堂也。”
法藏P.3594《宅经》文书所记方法与上件文书中所谓“又一法”几乎全同,其内容是:“推伏龙法:正月一日(庭)中伏六十日,三月一日堂中伏一百日,六月十一日东北伏六十日,八月十一日西南伏一百日,十一月廿一日灶下伏卅日。右,犯之,灭门,慎之。”而且在“推伏龙法”四字下面画有一条龙(原高约1.5厘米),张嘴,头长角,有四足,尾长而向上翘起,除左前足抬起外,后肢也为蹲坐。
法藏P.3602V《宅内伏龙法》也有记录,该卷“极不清楚,有图。一张图上画有灶、堂、伏龙等,并似有‘宅内伏龙法’字样,又有‘正月一日灶前六十日’、‘六月十一日在东北二十日’等,可能讲的是伏龙何日在何处”。④特别是在“宅内伏龙法”五字下面画有一条站在“堂”上的龙(原高约2厘米)。这条龙张嘴,有曲角,后肢为蹲坐状,尾上翘。
S.8682《押衙存庆镇宅文》云:“后触玄武、左件青龙,右秽白虎,或犯伏龙、土府。”
S.12609《建宅文》中亦记:“五土地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六神、土尉、伏龙,一切鬼魅皆悉隐藏远,不敢为害。”
S.4534v《宅经》中有“宅神伏龙所在第五”条目。
S.6349《易三备》残卷中有一条卦辞提及:“大壮(卦略):乾下震上。坤家四世。大壮,二月卦。世在四,应在初。世爻定。子夏云:此地有伏龙,见之灭族。伏尸在东北角,不可居之,大凶。”“此地有伏龙,见之灭族”与P.3594“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