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明代铁佛的修复与保护
[摘要]针对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明代铁佛锈蚀病害程度,笔者认为,修复工作应以去离子水(H2O)、氢氧化钠(NaOH)和Paraloid B-72(一种由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合而成的树脂)作为修复材料;操作中使用物理、机械的方法对器物表面的土垢、锈蚀进行了清理和剔除;同时使用去离子水对器物表明进行了清洗,采用2%氢氧化纳(NaoH)水溶液浸泡法对器物进行了脱盐处理;使用3% Paraloid B-72丙酮试剂对其锈蚀表面实施封护,确保修复效果良好。另外,在后期保养方面,应注意保存环境的相对干燥和透气性。
[关键词]甘肃省博物馆;明代铁佛;修复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6-0104-03
冶铁技术是中国古代冶金史上的重大发明,它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即春秋战国之交时进入铁器时代,随着技术的更新、推广及应用,影响并涉及至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佛教造像的制作领域,人们开始利用生铁来作为原料铸造各种类型的佛像,在流传至今的实物中就有大量的铁质造像,这是因为相对于传统的泥质塑像而言,以金属铸造的胎体更易于远距离搬迁和长久保存。[1]
在自然环境中,铁器文物难于保存是一个普遍问题,由于铁比铜活泼,加之铁本身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潮湿的保存环境下,与空气中的氧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保存完好的铁器比青铜器要少得多。此外,铁器表面腐蚀层的产物组成十分复杂,既与冶炼过程中铁、碳化合物的品种,包括铁器所含杂质有关,也与铁器的存放环境及表面受污染的程度有关,其成分、锈层结构随铁器的腐蚀环境、腐蚀时间长短等不同,而且有很大的差别。[2]
2010年6月,为配合甘肃省博物馆“庄严妙像――甘肃佛教艺术展”的顺利开展,根据临时工作需要,由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对欲参展的7尊受损的佛教造像进行了抢救性修复处理和表面封护,其中包括6尊明清青铜造像和1尊明代铁质造像,下文着重介绍明代铁佛的修复材料与保护技术。
一、保存状况
此次修复的明代铁佛为征集所得,高约65厘米,材质为铸铁。根据造像发髻、服饰及底座的风格,确定制作时间为明代,工艺为生铁翻模铸造。铸铁为生铁中的一种,通常含碳量约3%,含硅约2%,因断面呈深灰色,通常叫灰口铁。另外,碳在这种铁合金里是以片状的石墨形态存在,而且质较软,可进行切削加工,热时容易流动,铸造性能好,且较耐磨,但强度及延展性差。
从目前的保存状况看,尽管在器物表面覆盖有一层薄而致密的黑褐色氧化物,具有阻止铁器进一步腐蚀的作用,由于器物长期处于开放的保存环境中,加之文物库房保存条件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致使文物长期遭受空气粉尘、灰尘与大气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侵蚀,尤其在器物表面,除附着一层灰尘和尘土外,同时附着一些沉积在头部和面部的粘土层颗粒,因土质钙化作用在其螺髻与面额表面,并形成一层薄且致密的硬质层,致使头部与面部局部漫漶不清。此外,造像表面多处破损,局部区域覆盖颗粒粗大的锈斑,锈色发黄且疏松,体积膨胀或脆裂成片块状,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有的用手一碰就会掉下锈渣来,胎体腐蚀锈蚀程度较为严重。
二、腐蚀病害分析
(一)锈蚀类型
1.表面硬结物
造像表面除了灰尘、尘土污染物外,局部还含有一些表面硬结物,这些物质通常由器物锈蚀和埋葬地质层的矿物相结合,经长期的化学、物理作用凝聚、钙化而成的复杂复合物,一般附着在器物的表面,材质较硬,且难以剔除。
2.无害锈
铁器的锈蚀产物相对青铜器而言,腐蚀成分较为复杂。大多数铁器的腐蚀产物有:针铁矿(α-FeOOH)、正方针铁矿(β-FeOOH)、纤铁矿(γ-FeOOH)、 氧化铁(Fe2O3)、磁铁矿(Fe3O4)、碳酸氢亚铁(Fe(HCO3)2)以及铁硅化合物等复杂晶体混合物。
从铁佛胎体表面的锈蚀看,胎体表面的锈蚀成分多为无害锈。一般来说,铁器病害中的无害锈通常指器物表面的黑褐色物质,由铁的氧化物组成,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Fe3O4),它能保护铁器免于继续氧化。
3.有害锈
铁佛胎体表面发现无害锈时,同时在胎体内侧发现有少量结构疏松的有害锈。铁器有害锈的主要成分为活性铁锈酸(γ-FeOOH),由于在潮湿环境中首先形成γ-FeOOH,活泼的γ-FeOOH部分地或全面地向稳定的α-FeOOH转变(重排),而在常温下这种转变过程极其缓慢。同时在器物表面生成的γ-FeOOH,不能形成附着力强、致密的保护层;由于湿气和氧气的进一步渗入,新的γ-FeOOH又会生成,因而锈蚀层厚度会不断增加。[3]
4.形体残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