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长生殿》的改编演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名著《长生殿》的改编演出   古典名著《长生殿》在国内已有多家改本和多家改本的多家舞台演出,它们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这种情况是很自然的,因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清代龚自珍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梨园爨本募谁修?亦是风花一代愁。我替尊前深惋惜,文人珠玉女儿喉。”这大概是他看了一些不成功的改编引起的感慨。可见改编演古典名著之难是自古皆然的。这次由唐斯复整理改编、曹其敏等导演、上海昆剧院演出的四本《长生殿》,是我看过的更为满意的一个,它以强大的演员阵容、精湛的表演技艺,更为全面、深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有二点:一是尊重古典名著的文学精神,二是尊重舞台艺术创造的成就。   昆曲剧目众多,够得上称为古典名著的,必然具有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要改编它,就必须理解它,理解是改编的基础;有理解,才有尊重,尊重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在这个问题上来不得半点自逞聪明和侥幸心理。贸然而为,难免“南辕北辙”,事与愿违。综观上昆《长生殿》的演出,总体上是符合这种精神的。他们从总体构思、场次安排、轻重取舍到演员的选择,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反复修正,充分体现了对这部古典名著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长生殿》的评价,历来都有不同的看法,如这部作品价值何在?李隆基、杨玉环等艺术典型有什么意义?月宫团圆的“大团圆”结局有无必要等:争议,既表现在理论研究上,也表现在改编实践上。记得在较早以前,舞台上曾出现过以“阶级观点”批判、否定李隆基、杨玉环的例子。当然现在再没有这种情况了,但教训还是值得记忆。   古人把《长生殿》评为一本热闹的《牡丹亭》,我认为是很有见地、非常深刻的。他用比较的方法,从二者异同的对比中显示的特征和价值。它们同在什么地方?都是从“情”字上着眼,“真情”上着意,批判封建末世上落墨。它们又异在哪里?《牡丹亭》的批判矛头主要指向道德伦理层面,而《长生殿》的批判矛头主要是政治层面上。它们都肯定人性,歌颂人性的解放,但在风格上呈现巨大的差异。我们看到,《牡丹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在她的性格中有一种火一样的激情和巨大的、不可阻挡的力量,把封建伦理道德冲击得黯然失色、无容身之地。   1957年我在一篇《牡丹亭》的文章中曾这样谈杜丽娘的性格:“她的感伤,不是消极颓废,而是反映热情和理想的镜子,是衡量对不合理生活反抗的标尺。她越沉醉在理想中,越感伤于现实生活的暗淡和命运的坎坷;她越感伤于现实生活的暗淡,越沉醉于理想的追求,好像一团火焰,越烧越猛,愈燃愈烈,直到生命的熄灭。这种强烈的热情和意志,在那种社会环境里,她不能不死;同时,也由于这强烈的热情和意志,使我们相信,她虽死而不会泯灭,死而可以复生。”这是作品的乐观主义精神的作用;反观《长生殿》中李隆基和杨玉环,他(她)们也追求真情和反抗世俗,但这种历程多么艰难和曲折,每走一步都要受到环境的束缚,都要突破由于自身处于封建等级制度宝塔之巅的地位、荣辱观念。他们走得那么痛苦,那么磕磕碰碰,直到马嵬坡“惊变”、“埋玉”,也不是路程的尽头,最后还要在虚无缥缈的仙界,经过思念和“情悔”,彻底摆脱了名缰利锁,才得到“团圆”,完成追求“真情”的最高任务。如果把杜丽娘和杨玉环的“死”比较一下,那么可以看出,前者是浪漫主义的(记得有一个剧团演《牡丹亭》,把杜丽娘的死处理在花园中树下,并以树花纷谢凋落作为映衬。当时我想,也可以在杜丽娘死的同时树花突放,作为正面的衬托),而后者是现实主义的。但这种不同并不妨碍她们作为悲剧典型的存在。因为她们的性格中都有追求“真情”的崇尚,都昂扬着自由意志和超越精神。杜、李、杨三个人物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或以异求同、同中存异,归根到底都是时代投下的影子。大家知道,汤显祖生活在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封建社会末期,人性解放思想在当时的思想界、在民间已经有长期的酝酿,特别在民间文学中得到充分的反映。汤显祖作为一个思想家、一个敏感的诗人,自然会感受到这种时代氛围。虽然明王朝腐朽、没落的命运他感觉到了,但他并不故意看到它轰然崩坏。希望在变革中求得生存,所以在《牡丹亭》中热情、昂扬、自信地呼唤着“时代精神”;而洪舁生活在明末清初那场时代大悲剧之后,他继承了汤显祖的“真情”的思想,其笔触难免染上深沉、苦涩的色彩。我们可以把杜丽娘、杨玉环两个典型作为我国古典爱情悲剧史上的两个环节来看,那么杨玉环身上所体现的批判精神更具广泛性(从意识形态领域延伸、扩充到政治领域)和现实性,把真情提炼得更纯,因而也更具有现代爱情的色彩。   《长生殿》的杰出成就,既表现在文学方面已略如上述,也表现在舞台艺术创造方面,成为一个整体的两翼。许多动人的身段,许多优美的曲词、精当的曲套和精彩的唱腔,吸引、陶醉过千千万万的观众,成为从它产生起直到今天仍然脍炙人口、传流不息的直接原因。这种情况使上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