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晋南考古手记探秘“最早的中国”
明清以前,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在登基前必须做两件事――泰山祭天,后土祠祭地。因此,后土祠又堪称“中国最早的地坛”。
陶寺,这个汾河之滨黄土塬上的村庄,从它的怀中不断发掘出来的一件件器物,仍在为人们展示中国历史上的尧舜禹时期。
在周家庄遗址内,我们用刚刚学来的考古知识,发掘出3口瓮棺――这是龙山时期儿童墓葬的标志。
中条山悬崖边上的虞坂古道,是多个王朝的命脉。相传远古时期,河东盐池的盐正是通过这条古道源源不断输往中原,最终助黄帝打败了蚩尤。
在应邀参加“发现中国”考察团穿越晋南地区之前,重温了我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8226;斯诺的《西行漫记》。当年,这个美国人对于我们即将踏上的这片“龙兴之地”的评价,充满了震惊与遗憾:“这一个令人惊叹的黄土地带,它成就了最早的中国……地质学家认为,黄土是有机物质,是许多世纪以来被中亚细亚的大风从蒙古、从西方吹过来的……”
他的话让我跃跃欲试。我知道,自己即将踏上的是最早的中国,也就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于是,我心中不由得泛起愁思,其实那是一个民族绕梁千年的乡愁:从轩辕到春秋,再到汉、唐、明、清,这些帝国的命运,似乎都随着这片土地的繁华而鼎盛,又随着其衰落而消亡……
“中国最早地坛”后土祠见证尧舜禹时光的陶寺遗址
此次旅程开始时,我们选择了万荣县的后土祠为出发点,因为这座小庙背后有一段宏大的历史:明清以前,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在登基前必须做两件事――泰山祭天,后土祠祭地。因此,后土祠又堪称“中国最早的地坛”。
初秋的10月,在后土祠很容易想到那位比我们早来2151年的皇帝,他在这里写下了千古流芳的《秋风辞》,可以说,是他开启了后土祠辉煌的香火。
他叫刘彻,历史上被称为汉武帝。据祠中保存完好的《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记和《蒲州府记》记载,后土祠本是轩辕皇帝一统天下后,为拜祭中国最早的祖先女娲氏所建。而从汉武帝16岁登基到去世,这位帝王一生中曾6次前来拜祭,仪式相当隆重,继而为后世形成了这样一个制度:每3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于是,从汉宣帝、东汉光武帝开始,到后世的唐玄宗、宋真宗等历朝历代皇帝,都曾先后来此祭祀,并对后土祠进行修葺、扩建。
站在后土祠的秋风楼上,能见到汾河与黄河交汇的雄壮,也能感受到汉武帝所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苍凉。那么,后土祠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被世人遗忘的呢?史料上是这么说的:明清时期,朝廷采集后土祠的土,在北京建起地坛,祭祀后土的仪式也因此迁徙,后土祠从此开始淡出帝王祭祀的历史舞台。更为不幸的是,从公元1567年开始,黄河屡发大水,后土祠连同秋风楼一起,多次被黄河淹没冲毁,后又屡毁屡建,直到1870年,后土祠被彻底移建于原址背面的高崖上,才得以保全真身,至今已有131年。
在触摸过大汉的辉煌时光后,我们继续向更古老的时代进发――向导告诉我们,当天晚上的宿营地是陶寺遗址,那里有中国最古老的观象台,以及4100年前的古老时光。
陶寺,这个汾河之滨黄土塬上的村庄,其遗址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而现今,从它的怀中不断发掘出来的一件件器物,仍在为人们展示着中国历史上那个屡遭西方质疑的尧舜禹时期。
由于尧舜禹时期在文献中没有完整的文字记载,因此就被一些人视为传说,但经过考古学家对陶寺遗址的墓葬的鉴定,证明它们都属于龙山文化晚期(也就是尧舜禹时期),这就为这段中国历史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009年6月21日,考古学家利用陶寺遗址出土的“圭表”复制品测量日影宣告成功,这表明了早在那个时期,我国就已经拥有了两套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测量仪器及方法――“测日出方位”和“测正午日影”,也确认了当时即有了“地中”之说,把中国考古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们的营地设在一片很大的农田上,扎营时,来自北京的苏子灵跟我开玩笑,说咱们打地钉时一定要小心,万一扎到文物就不好了――想来他的话也不假,人们说“陶寺境内随便一锄头就能挖出文物”,作为现今中国最早金属乐器的那枚铜铃,就是当地农民无意间一锄头挖出来的。不过我也调侃了他一句:“那你也要小心,说不定你今晚扎营的帐篷下面,正好埋着一具古尸……”
西阴村:夏代以前就开始人工养蚕
周家庄遗址:现场挖出3口儿童瓮棺
们又继续出发。上午的目的地是夏县的西阴村遗址,那里被视为我国现代考古史上的一块标志碑――它是由中国考古学者主持发掘的中国第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也是中国人首次独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
考察队中的岱峻先生,与当年主持这场考古发掘的考古学家李济先生的儿子李光谟交往甚密,一路上,他告诉了我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1926年2月,时任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国学研究院人类学教师的李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