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育学原理)简明中国教育史课件5.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原理)简明中国教育史课件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茂材(秀才): 西汉特举、东汉岁举 州举 重才干 多为现任官吏 3、特举 贤良方正:皇帝亲策、地位高 明经: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 童子:选拔15岁以下“博通经典者” 。 一是讽;二是书。 三、察举方式 西汉:以察为主,不重考试 东汉:左雄改革案 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其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不拘年齿。(《汉书·顺帝纪》) 四、评析 1、对教育的影响 使孔子“举贤才”和“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汉代开始获得了制度上的落实 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利益驱动 察举与学校教育各为一途,它们之间尚未建立制度上的联系,更谈不上衔接关系 2、察举制度的流弊 贵戚高官横加干扰取士 贿选:吾阳成八千万不为孝廉河东公府掾史五曹治 主管官员察举不力,所举之士名实不符。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于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沽名钓誉成风 太守刘君坐事,槛车徵,官法不听吏下亲近。(公孙)瓒乃改容服,诈称侍卒,身执徒养,御车到洛阳……观者莫不叹息。既行于道,得赦。瓒还郡,举孝廉,除辽东属国长史。(《后汉书·公孙瓒传》) (赵宣)葬亲而不闭墓隧,因居其中,行服二十余年,乡邑称孝,州牧数礼请之。郡内以荐(陈)蕃,蕃与相见,问及妻子,而宣五子皆服中所生。 (许)武以二弟晏、普未显,欲令成名。乃请之曰:“礼有分异之义,家有别居之道。”于是共割财产,以为三分,武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二弟所得,并悉劣少。乡人皆称弟克让,而鄙武贪婪,晏等以此并得选举。武乃会宗亲,泣曰:“吾为兄不肖,盗声窃位,二弟年长,未豫荣禄,所以求得分财,自取大讥。今理产所增,三倍于前,悉以推二弟,一无所留。”于是郡中翕然,远近称之,位至长乐少府。(《后汉书·许荆传》) 第五节 董仲舒教育思想 一、教育思想基础 天创万物与天人感应 皇帝至尊与君权神授 王道三纲与阳尊阴卑 任德教与奉天法古 二、关于文教政策的思想 1、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3、诸侯、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 三、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1、教育与人性 性者,天质之朴也。(《春秋繁露?实性》) 身之名取诸天,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善如米,性如禾。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米与善,人之继天而成于外也。(《实性》) 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善当与教,不当与性。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性有三品: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 2、教育与治国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 四、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1、道德根源 2、道德教育内容 三纲五常 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汉书·董仲舒传》) 3、德育原则方法 (1)“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春秋繁露?仁义法》)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春秋繁露?仁义法》) (2)强勉行道 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汉书·董仲舒传》) (3)明于性情 引其天性之所好,而压其情之所憎者。 (《春秋繁露?正贯》) (4)必仁且智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五、关于知识和教学的思想 1、知识来源与教学内容 内视反听,故独明圣者知其本心。 (《春秋繁露?同类相动》) 《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 (《春秋繁露?玉杯》) 2、教学原则方法 (1)论教师的圣化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齐(剂)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吾取之。(《春秋繁露?玉杯》) (2)节博合宜 太节则知暗,太博则业厌。(《春秋繁露?玉杯》) (3)专一虚静 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春秋繁露?天道无二》) 夫欲致精者,必须静其形……形静而志虚者,精气之所趋也。(《春秋繁露?通国身》) 第六节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