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廉洁故事汇编A.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廉洁故事汇编A

廉洁故事汇编清廉父子胡质、胡威1侯鸣珂杖妻拒贿3禹王戒酒4姚崇不徇私情5子罕以不贪为宝6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7诸葛亮自报财产留清名8白居易怒打行贿人9刘宠克己奉公10杨震拒金11一贫如此12不私一钱12雍正帝整饬吏治1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15百里相送与燃鞭相庆16丹心要学月月红19清廉父子胡质、胡威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都以清廉著称于世。在曹操当政时,胡质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日后他之所以官职显要,既不靠逢迎拍马,也不靠贿赂开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他在东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称颂;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公元250年,胡质病逝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朝廷思其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并“赐其家钱谷”。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的志向。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由于胡质为官清廉,其家自不富裕,以至于胡威去看望父亲时,没有一车一马,也没有仆人随从,只有他独自一人骑着毛驴上路。途中住宿客栈时,胡威自己劈柴、做饭、放驴。同住客栈的得知他是荆州刺史胡质之子后,无不惊讶而钦佩。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他对儿子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父亲给你的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胡威这才放下心来。后来胡威历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他也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晋武帝司马炎听说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事迹后,很感动,马上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两人的廉洁奉公行为大加赞赏。期间,司马炎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晋武帝又问:“为什么?”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胡威去世。因他政绩突出,为官清廉,朝廷特追赐他为镇东将军。侯鸣珂杖妻拒贿同治四年春,侯鸣珂调任孝义厅抚民同知。厅衙小吏余言吉,不甘忍受无油粗饭,向一百姓勒索了10斤猪油,自食5斤,将其余5斤暗送侯鸣珂夫人杨芝香。鸣珂得知后大怒,当即将余言吉削职为民,并下令其妻杨芝香将5斤猪油还给百姓,并以受贿罪杖四十。杨芝香当场声泪俱下,后悔莫及。侯鸣珂怒斥其妻:“知过并非无过,尔不杖股四十,尔不会以此为训。”衙役听罢,只得按他的命令,打了侯夫人四十大板。同治六年九月,车家河保正杨建武贪污赈银,被人告发。侯鸣珂在察访中,杨建武托人偷将5两麝香装在他的行囊里,并附一信,上写:“侯大人:吾以兄、弟、妹三户冒名顶领赈银800两,愿与大人平分。再送上麝香5两,请免死罪。”第二天,侯鸣珂即令人将信重抄在一张大纸上,并将5两麝香用纸包好,上写:“贿物麝香5两”,让杨建武一手举着抄好的信,一手举着麝香,在车家河、厅城、石嘴子游街三日,第四日即判杨建武死刑。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后期,侯鸣珂却出污泥而不染,百姓大加赞颂,离任时送“仁德如春”大匾,近万人含泪相送。禹王戒酒大禹王一生俭朴,他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年春天,禹的女儿游春,半路上被一股特殊的香味吸引,寻香来到了一个叫仪狄的人家里。仪狄会用各种果品、粮食酿造出又香又醉人的美酒。禹王的女儿品尝后,感到浑身舒畅,便把仪狄请到王宫里酿酒,以孝敬治水操劳的大禹。有些人趁大禹不在,经常饮酒作乐,很多事情都被耽搁了。后来,大禹治水成功归来,品到女儿进献的美酒后,飘飘欲睡。酒醒之后,大禹感到喝酒容易误事,便召集臣子说:“酒虽好喝,但难免会误事。”又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他下了一道戒酒令,不准人们再酿酒、饮酒。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仪狄回家后,舍不得他那套酿酒技术,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商纣王为了饮酒作乐,专把仪狄的传人喊到王宫大量酿酒,把酒装到花园里的大池中,把肉挂在树枝上,成天沉浸在酒色中,史书上说是“酒池肉林”。结果,商朝不久就亡了国。后人说:“禹王戒酒传天下,纣王酗酒失天下。” 注释:《战国策·魏策二》记载了,仪狄造酒和大禹下达中国第一道戒酒令一事。《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条:“鲁君兴,避席择言日:‘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称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日: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姚崇不徇私情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魏知古是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