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名解
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2.六经:是生理性概念,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由于每经又分为手足二经,因而总领手足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
3.六经病:是病理性概念,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邪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结果。它既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可看作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证候群。
4.六经辨证: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是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借以判断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决定立法处方等问题的基本法则。
5.传变:传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循一般规律而发生性质的改变。但传变常并称。
6.直中:是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
7.合病:是指六经中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者。
8.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
9.两感:指以表里相合的阳经与阴经同时发病的起病方式。
10.表里传:指六经病传变时表里相合的两经相互传变。
11.失溲:指二便失禁。
12.时瘛#(音纵):瘛,指收缩。#,松弛之意。时瘛#,指阵发性手足抽搐
13.若火熏之:象烟火熏过一样,用来描述患者肤色晦暗。
14.脉若静:静,静止,未变之意。脉若静,指脉象与证候尚未发生变化。
15.欲作再经:指将传经于阳明。
16.风家:指常受风患病者。
17.不了了:指病证绝大部分已经消除,但仍留有不舒适的感觉。
18.口父咀:古代制剂法,将药用口咬细。在此指将药物碎成小块。
19.翕翕发热:翕,和顺之意。翕翕发热,形容发热轻而温和。
20.絷絷(音折):小雨不辍也。形容微汗,皮肤潮润。
21.臭恶:指有特殊气味或不良气味的食品。
22.欲救邪风:救,解除、治疗之意。邪风,即风邪。欲救邪风,指治疗风邪引起的太阳病。23.先其时:指在发热汗出之前。
24.解肌:解除肌表之邪。
25.识:记住之意。
26.项背强几几:形容项背拘紧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
27.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护理之法。
28.遂漏不止:遂,因而,于是。漏,渗泄不止。全句是指不间断地小量汗出。
29.小便难:小便量少而且不畅。
30.目瞑: 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31.阳气重:指阳气郁遏较重。
32.筋惕肉瞤:指肌肉跳动。
33.噎:指咽喉部有气逆梗阻感。
34.淋家:淋,指小便淋沥不尽,尿频量少、尿道涩痛之证。淋家,指久患淋证之人。
35.寒栗而振:即寒战。
36.恍惚心乱: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37.蚘:蛔之古体字,即蛔虫。
38.心下有水气:心下,即胃脘部。水气,病理概念,即水饮之邪。
39.熬:《说文?火部》:“熬,干煎也”,与烘、炒、焙近意。
40.如疟状:指发热恶寒呈阵发性,发无定时,似疟非疟。
41.清便欲自可:,同圊,厕所之古名,此处作动词用。欲,同尚字。自可,如常之意。清便欲自可,指大小便尚属正常。
42.脉微缓:微非指脉象微弱,乃稍微,略微之意。脉微缓,指脉不浮紧,而趋于和缓
43.阴阳俱虚:此处阴阳,指表里而言。阴阳俱虚,即表里皆虚。
44.温针:是针刺与艾炙合用的一种方法。操作时,针刺一定穴位,将艾绒缠于针柄上点燃,以使热气透入穴位。
45.坏病:即变证。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候可循的病证。
46.骨髓:代表深层,指在里。
47.虚烦:虚,是与有形之邪为实相对而言;烦,心烦。虚烦,指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48.心中懊憹:(ào náo,音奥惱):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49.胸中窒:窒,塞也。即胸中有堵塞不适之感。
50.心中结痛:心中因热邪郁结而疼痛。
51.更行:更,再也:行,用也。更行即是再用之意。
52.叉手自冒心:两手交叉按压于心胸部位。冒,覆盖、按压之意。
53.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54.烧针:将针体在火上加热后刺入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55.头眩:头晕目眩。
56.核起而赤:指针处因寒闭阳郁而见局部红肿如核。
57.动经:扰动经脉。
58.振振欲擗地:肢体颤动欲扑倒于地。擗同仆,跌倒。
59.反动:反,复、又之意。反动即复动。
60.胃中有邪气:此外指腹中有寒邪。
61.结胸:证候名。指有形痰水结于胸膈,以胸脘部硬满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62.藏结:证候名。藏亦作脏。指由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63.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64.客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