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蜀汉后主刘禅平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蜀汉后主刘禅平反

刘禅真的扶不起来么?——为蜀汉后主刘禅平反 注:以下言论皆为引用正史及裴注所表达的个人观点,不夹杂《三国演义》等小说家言。 对于蜀汉后主刘禅的评价历来是在中国社会有非常大的争议。有人说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也有人说刘禅是“韬光养晦的高手”…究竟哪一种评价才是最合理的?或者能给读者展现一个真实的刘阿斗,我个人认为这是个难题。 我搜集了许多资料(主要限于正史《三国志》,其他野史、传记、小说、传闻等不足取信)希望与大家一起研究,共同探讨。 首先在这里表明一下我个人对后主刘禅的一些看法和评价:我个人认为后主刘禅是一位“守成之君”,不过蜀国却是最后断送在他的手里,这让读者朋友们几乎很难接受,但是我还是想为这个汉朝最后一位皇帝(我个人是奉蜀为正朔)说句公道话:“蜀汉之亡非禅之罪也!”那么,刘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从陈寿的《三国志》中找到了几条证据来证明其并不像千百年来后世人们说的那么窝囊。 第一,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收录了刘备病故前给刘禅下了一道遗诏,里面记载了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智量甚大”四个字。这个观点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也引用过。我认为也比较可靠。 第二,就是陈寿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对刘备的评价相当高,如果刘禅是个昏君的话,陈寿肯定要在刘备的传中表示一下惋惜之情,但是自始至终陈寿都没有提到,说明在陈寿的眼中刘禅可能在某一方面是可以和刘备相媲美的。但是我认为陈寿还是很公平的评价了刘禅的一生。在《三国志.后主传》当中,陈寿就给刘禅“对半开”的评价。亡国之责虽然不能逃避,但是陈寿还是含蓄的夸奖了一下刘阿斗: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 第三,在《三国志.后主传》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刘禅有什么负面的不良事迹。相反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大赦”、“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等字眼。我统计了一下,从公元223到公元263年刘禅在位的41年当中,大赦就有十三次。这也是最后刘禅的庙号追认为“仁宗”的原因。(注:刘禅的仁宗庙号是西晋末年匈奴族首领刘渊追谥的) 第四,蜀汉建兴五年春三月,诸葛亮出屯汉中,临行之时后主给诸葛亮下了一道诏书,这封诏书的语言措辞都不像是一个昏君或者是一个弱智的口吻,刘禅在这封诏书中列举了很多古代战事攻伐的策略和用兵之道,并且委婉的告诫“相父”不要穷兵黩武…这篇诏书比较长,是记载在《诸葛亮集》中的,有兴趣大家可以去看。 第五,就是在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我发现蜀国国内的少数民族反叛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诸葛亮执政时期,而且规模都比较大;但是在刘禅当政时期就只有过两次“汶山平康夷反”和“涪陵属国民夷反”的记载,而且是一笔带过,可见刘禅的治理国家还是有很大效果的。不仅如此,像羌族、胡人等西北少数民族的归附也都是在刘禅亲政之后。 第六,看刘禅处理的几大人际关系,他和“相父”诸葛亮的关系首当其冲,但是刘禅是怎么对待诸葛亮的呢?若即若离,充分信任。因为刘禅知道诸葛亮是十分勤勉的,对于自己和蜀汉政权绝对忠心耿耿,而且诸葛亮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所以在诸葛亮执政的“诸葛亮时期”刘禅可以完全不过问政事,可以“放心”的把“蜀汉政权的权柄”全权交给相父诸葛亮来料理。另外还有就是在对待魏延、杨仪、姜维、费祎、蒋琬、夏侯霸这几个人的态度上,可以看到刘禅正逐渐从一个“政治青年”走向一个“政治老手”的过程。在对所谓的“魏延谋反案”的事件中,刘禅应该是骨子里倾向于“赞同”魏延的。《魏延传》中记载了魏延在诸葛亮去世后说的一句话“丞相虽亡,吾自见在。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耶?”这话说得对么?我认为是对的。不仅对,我认为刘禅应该也是支持魏延继续担当北伐的最佳人选。这点从杨仪追杀魏延后刘禅对魏延的死还是表示出了自己的道义和良心:赐魏延棺椁厚葬,这说明刘禅此时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蜀汉政权一把手,尽管此时诸葛亮的余威仍在。其二是处理杨仪的事情时,刘禅丝毫没有对这位诸葛亮的军事接班人做出什么非常优厚的任命,不仅架空了“夷延三族”的始作俑者的荆州派元宿杨仪,而且在杨仪、费祎和蒋琬之间搞平衡,甚至让他们互相牵制对方。这可能是基于对诸葛亮大权独揽十一年来所积累的深刻认识。在赐死杨仪之后,刘禅马上任命费祎为大将军,主管军事兼管行政;又任命蒋琬为大司马,主管行政兼管军事,这样巧妙的政治安排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也不像一个弱智人的安排。那么就只有一个原因能够解释:就是刘禅在诸葛亮当政时期一直是在韬光养晦、装疯卖傻,充当一个提线木偶和橡皮图章的性质。最后就是在对待姜维和魏国降将夏侯霸的问题上,再次证明刘禅是一个精明过人的“理性统治者”。面对蜀汉的国防力量和军事地形,刘禅从诸葛亮的历次北伐中体会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蜀汉政权只能发愤图强,偏霸一方,要是想做到”以一州敌华夏”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姜维的“九伐中原”刘禅暗地里是不赞成的,但是有合适的机会还是要放手一搏。但是连年用兵导致蜀汉政权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