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瑞雪飘管弦 大音满京城
深秋之际,大雪之中,当淡薄清澈的金色晚霞降临北京城之际,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响起了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优美激越、高亢婉转的歌吹之声。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指挥系、钢琴系、管弦系的优秀师生代表与“上音”交响乐团一起。为首都观众呈现了作为2009年“春华秋实”系列活动之首场演出――“大音之韵”大型歌剧?交响音乐会。
2009年10月31日早上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使整个北京银装素裹、熠熠生辉。下午,飘扬的雪花悄然停息,浮在一泓碧波之上的明珠般的大剧院似乎在静静等待悠扬乐声的响起。
晚上七点半钟,当张国勇的指挥棒引出交响音诗《韵》的第一个音符,女高音高亢的歌声和乐队悠扬的弦索飘扬在大剧院音乐厅的每一个座位之上,在场的每一位听众不禁心潮起伏。陶醉在动人的乐音中,殊不知其中饱含着“上音”师生的几多心血和不懈努力……
作为我国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的“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活动旨为国内外专业艺术院校师生提供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及艺术创新的一流实践平台,并通过与艺术院校的互利合作,为社会普通大众提供高质量且低票价的专业性公益演出及主题教育活动。自2008年举行首次系列演出以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首都艺术高校已陆续奉献了一台台精彩的演出。今年是首次组织北京以外的艺术院校晋京汇演。上海音乐学院的亮相无疑令京师各界充满期待与想望。在2009年世界博览会行将开幕之际,代表着上海这一我国经济中心的精神风貌与独特气质的“上音”师生,也无疑承担着更为重要的文化使命。
此次晋京演出得到了“上音”院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直接关怀。早在演出前几个月,音乐会的准备工作和各项事宜就已经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以艺术处、管弦系、院办、党办、后保处等部门组成的团队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劳动,在前期和彩排、演出过程中做了大量细致的组织、协调、技术工作,确保了演出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展现出“上音”强大的创作实力和高超的表演水平,音乐会的筹备组组织了空前强大的演出阵容:指挥家张国勇。歌唱家廖昌永、杨光、李秀英、于冠群,小提琴演奏家黄蒙拉,钢琴家孙颖迪、陈洁……众多具有国际声誉的我国当今最优秀的音乐家组成了一个堪称豪华的团队。
在曲目安排方面也经过了精心设计和反复推敲,两场音乐会体现出经典与现代结合、创作与表演同步的特色,除去肖斯塔科维奇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之外,两个上半场的曲目几乎都没有重复(只有廖昌永的两首歌剧咏叹调是两场的保留节目):两部具有代表性的乐队作品――许舒亚的《韵》和陈牧声的《云南随想》,再加上罗西尼、古诺、圣一桑、普契尼、焦尔达诺的著名歌剧中的经典咏叹调,以及李斯特和萨拉萨蒂各自代表性的协奏曲作品。
在本次“大音之韵”的演出中,集中体现“上音”作曲家创作水平和艺术观念的是许舒亚的交响音诗《韵》和陈牧声的钢琴和交响乐队作品《云南随想》。
为双女高音和交响乐队而作的《韵》是2007年应“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委约而创作的,并于是年4月28日全球首演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作曲家将这首作品题献给上海,以纪念1978~1988年他曾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和工作的岁月。
作品的基本构思是将《紫竹调》的旋律和特征音调通过乐队的演奏和两位女高音的演唱来相互呼应。应该说这种组合形式是相当新颖而独具匠心的,两位女高音有似于巴洛克大协奏曲中的独奏组乐器,与交响乐队形成了既合作又竞奏(唱)的形式。乐曲开始于固定的中心音概念,管乐暗示出分解的《紫竹调》旋律,之后扩张成乐队全奏。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随之唱出短促的《紫竹调》主题。乐队通过分解型的乐句,反复地叙述着《紫竹调》的特征。两位女高音以高亢的演唱、交响乐队和打击乐用强烈的节奏与人声相互呼应、乐队的多线条分句和多重节奏型的对位,形成此起彼伏的气氛,音乐越来越浓烈和急促而随之发展到高潮。
无疑,正如作曲家本人所认为的那样:“这是一首将民族音乐和交响观念相融合的作品。”而其情感内涵和特殊的文化意味通过对于《紫竹调》这一传统素材的现代性建构而传达出鲜明的地域性因素――这就是作曲家所声称的对于上海这一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的感悟与理解:将富于民间风味的江南民歌曲调和细腻的复调技法相融合。不正是对上海这座结合了江南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的国际性都市最直观的写照吗?
11月1日晚上一开始的新作品则是陈牧声为钢琴和乐队而作的《云南随想》。这部同样创作于2007年的音诗由《山歌》、《水之诗》和《纳西舞蹈》三个乐章组成,是2005年作曲家用五个月的时间在云南丽江、大理等地游历采风的成果。受到丰富绚丽的云南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感召,作曲家以“动机音型”的展开方式,将从纳西族悠长缠绵的《谷器调》、活泼可爱的儿歌《盼天晴》到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