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岁月过后 从此沉默
行程:拉萨-羊八井-大竹卡-日喀则-拉孜(雅鲁藏布江)-二十二道班分岔口北路-措勤-改则-革吉盐湖-革吉-日土岩画-日土-甲部城堡-班公湖-狮泉河-扎达-达巴-鬼湖-门士-穹隆卡尔东遗址-二十一道班-拉孜-日喀则-拉萨
发现并不意味着拥有――写在前面
阿里考古十余年,其实内心直是矛盾的。或许考古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发现与保护的矛盾,尤其是在阿里。很多遗址没有被发现,渐渐地融于自然之中。我们的发现,见证了曾经的存在,这些被称之为历史。发现的过程是愉悦甚至欣喜的。然而,之后也常常会感到恐怖,那就是发现之后,它们是不是还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在安静中,它们会不会因为发现而加快了被破坏的节奏。
此次阿里考古新发现的25处列石、石圈遗迹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人烟极为稀少的游牧地区。遗迹结构复杂、内涵丰富,可分为四种形式单纯的列石、独石遗迹;单纯的石圈或石框遗迹,列石与石框或石圈相结合的遗迹:列石与石框以及石片图案结合的遗迹。初步推测其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金属时代早期。
新发现的五处岩画中以罗布措湖环湖分布的三处岩画点最为突出,有些画面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叠压和打破关系。早期岩画中出现的列石图案和牦牛交媾图为以前所未见的题材,一些鹿的造型与新疆“鹿石”和斯基泰金属牌饰上的造型极为相似。这提示西藏北部高原早已经与周边地区有了文化上的交流。
在象泉河支流河谷中新发现的阿钦石窟,开凿于十三世纪前后的古格王国早期,窟内壁画保存完好。壁画内容有释迦牟尼、十 面观音莲花手观音、四天王、八曼茶罗、高僧大德、佛传故事等。佛传故事以分幅长卷的形式绘制,从“白象入胎”到“涅??”共分为33幅,详细描述了释迦牟尼一生中所有重要经历和事件。这处石窟的发现为研究古格王国历史和西藏后弘期佛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此行寻访了一百多个点,在几个方面做了考查记录。这在阿里的整个古代遗迹上只是一小部分。我们的考查工作还是根据可查线索进行的,考古调查是第一次。更深入的工作还没有做。这次的考古过程是否要公布于众,一直处于矛盾之中,很多人之前并不知道这些存在,而世界上的未被发现的净土原本就很少。
之所以最后将此行的发现展现出来,是希望在看过这些美好之后,能让看到它们的人感知、珍重自然。世界上,总有些东西不能拥有的,请让自然只属于自然。
张建林: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84年至1986年,带领陕西省援藏文物工作队赴藏,开展西藏第一次文物普查。作为业务队长,主持对古格王国遗址的全面考察,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版了《古格故城》。1988年专题考察调查了托林寺、玛囊遗址。1997年~1999年主持托林寺的考古发掘和全面调查,编写出版了《托林寺》。2001年参加国家文物局、中央电视台组织的“象雄文明探秘”考察活动,担任专家组长。2005年担任“青藏铁路西藏段考古调查”考古领队,对西藏境内720公里的铁路沿线进行了调查,发现各类文物点57处,编写出版了《青藏铁路西藏段考古调查报告》。2005年到2006年主持西藏萨迦寺考古发掘与调查。
宗同昌:前故宫博物院文物摄影师,著名探险家、考古专家。作为文物摄影工作者,一直迷恋于西部探险。他曾参与过楼兰、罗布泊考察探险活动。七次参加西藏阿里地区古格考古,还于1995年参加了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2004年,历时73天成功地徒步穿越了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徒步走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人。在他七次阿里考古中,由他和张建林首次发现的古格遗址就有五十余处。
列石
分布:阿里地区东三县,改则,革吉和措勤都有分布,其中以改则分布最为密集。规模最大的是改则地区的康玛。河边的二级台地上,保存三组完整的列石阵,每一组包括石框,伞型列石群,石片图案。
曾有美国人约翰?贝勒沙对阿里列石进行过考查,随后出版了两本相关著作,对列石做了较详尽的介绍。1992年,阿里普查队曾到这里进行过调研,发现了25处列石。但是在《阿里文物志》里却没有相关的记录。这里的海拔在4600米左右,地势平坦,开着车来到这里,所做的工作也就是一般性的探查,在现场做清理工作,绘图记录刚刚下过 场雨,康玛河的河水变得很急而且浑浊。晚上在此扎营,取河水烧开之后沉淀很久才能喝,颜色看起来若面汤。现场除了我们几个人,只有风的声响。在我们清理现场的第二天,一位牧民老远骑着马过来,一脸的困惑,他不知道我们围着石头在做什么,对我们的解释更是感到惊奇万分。也许是他太困惑了,所以过了几个小时之后,他请来了一位游方僧喇嘛。这位喇嘛告诉我们他在尼玛县也见过这样的列石,当地人称之为门堆。
在格吉县的雄巴乡境内,有一处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