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顶管施工技术交底项目名称: 编号:工程名称XXX街道路工程施工单位分部工程污水工程顶管施工交底时间交底部位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交底内容:一、工程概况依据污水工程设计,3+299~3+392段,由于下穿商登高速,主管采用d1100管道泥水平衡法机械顶管施工;4+343~4+456段,由于下穿正在施工中的瑞空路,主管采用d800管道泥水平衡法机械顶管施工;5+455~5+556段和6+120~6+767.26段,由于下穿污水管道埋深较大,主管采用d800管道泥水平衡法机械顶管施工。本次设计分为顶管工作井、顶管接收井、沉管井三种井型,根据场地条件,3+299~3+392和4+343~4+456段,工作井和接收井均采用现浇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5+455~5+556和6+120~6+767.26段工作井和接收井均设计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圆形沉井。检查井除沉管井为Ⅲ级“F”型接口预制钢筋混凝土管道外,其余均为现场现浇,顶管井顶部不设梁、板结构。井壁、底板均采用C30混凝土,顶管井主体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本工程现浇混凝土均采用商品砼。钢筋采用HPB300、HRB400钢筋,工作井、接收井底板、侧墙保护层厚度为40mm,支护墙、挡水墙保护层厚度为20mm。围挡砖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MU15灰砂砖。设计有明挖工作井、接收井,沉井工作井、接收井及沉管井,基坑及井内土方开挖前应做好基坑降水工作及基坑支护工作,确保基坑正常施工。顶管管道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F”型钢承口接口,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抗渗等级P8。接口橡胶圈采用滑动橡胶圈,接口处衬垫材料可选用橡胶垫,橡胶圈及橡胶垫与管材配套供应。接口內缝处理采用SXF-202双组份聚硫密封胶嵌缝,嵌缝深不小于3cm。场地地层分为4层:①杂填土、①-1耕土、②-1粉质黏土(低液限黏土)、②粉土(低液限黏土)、③J粉砂、③粉土(低液限粉土)、④粉土(低液限粉土)。主要工程量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1D1100砼管顶管m942D800砼管顶管m12313明挖工作井座34明挖接收井座35沉井工作井座56沉井接收井座77沉管井座68中继间个6二、主要施工工艺1、施工工艺流程基坑降水→基坑开挖→接收井、工作井施工→顶管施工→沉管井施工→井中井砌筑→回填施工。 施工工艺2.1降水井施工根据现场情况,每处竖井处设置1个排水口,排入相邻村道排水沟。井内主排水管线均采用φ50硬质塑料软管,集中至外侧φ273PVC管。为确保坑底干燥施工,井底增设集水坑,坑内设水泵抽排,采用地表明铺管线,水吸引式水管直排水管和排水管的铺设,排入相邻村道排水沟。施工降水终止抽水后,应及时拔除降水井井点管所留的孔洞,采用碎石、粗砂填实至地下5m,之后采用原状土压实回填至与地面平齐。2.2明挖井施工2.2.1施工工艺流程明挖井施工流程:施工准备(降水、测量放线等)→从上至下放坡及内支撑开挖(随挖随支撑)基坑至基底标高→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及侧墙→侧墙顶部沿内边线370mm厚M10砌MU15砖墙砌筑至自然地面→待井体混凝土强度达到50%设计强度后进行井体周围6%水泥土分层回填→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顶管作业→顶管完成后施工井室内部新建检查井。2.2.2基坑开挖沟槽土方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槽底预留30cm人工清底,边坡预留10cm人工修坡。管道沟槽开挖过程中,沟槽两侧人工设置警示带,在沟槽边坡稳固后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沟槽的安全梯,沟槽四周采用砖垛护墙围护,确保施工安全。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开挖采取放坡处理,开挖边坡坡度比为1:1,随挖随支护。2.2.3基坑支护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按照设计断面开挖需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确保边坡稳定。本工程拟采用木板支撑,随挖随支撑,具体要如下:(1)木撑板构件规格要求:撑板厚度不宜小于50mm,长度不宜小于4m;横梁及纵梁宜为方木,其断面不宜小于150mm*150mm;横撑宜为圆木,其梢径不宜小于100mm。每根横梁或纵梁不得少于2根横撑;横撑的水平间距宜为1.5~2m,垂直间距不宜大于1.5m;(2)撑板支撑应随挖土及时安装。(3)在软土或其他不稳定土层中采用横排撑板支撑时,开始支撑的沟槽开挖深度不得超过1.Om;开挖方式为人工开挖,开挖与支撑交替进行,每次交替的深度宜为0.4~0.8m.(4)支撑应经常检查,当发现支撑构件有弯曲、松动、移位或劈裂等迹象时,应及时处理;雨期及春季解冻时期应加强检查。(5)拆除支撑前,应对沟槽两侧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槽壁进行安全检查,并应制定拆除支撑的作业要求和安全措施。(6)施工人员应由安全梯上下沟槽,不得攀登支撑。(7)拆除撑板应制定安全措施,配合回填交替进行。(8)沟槽开挖过程中及成槽后,槽顶应避免震动荷载。成槽后应尽快完成管道基础和敷设管道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HG20571-2014-.doc VIP
- PPT医学课件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意义讲义.pptx VIP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训练2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doc VIP
- 无人机清洗作业通用规范要求.pdf VIP
- 2025年陕西省渭南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标准答案及解析).docx
- DB36T-桥梁工程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范.pdf VIP
- 浅析工会组织服务于党建工作有效途径.doc VIP
- 2025年人教PEP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docx
- 欧洲规范-NF P98-530-中文.pdf VIP
- 2008年修电脑1400张照片连接.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