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迥与拉梢寺大佛.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尉迟迥与拉梢寺大佛   [摘要]尉迟迥曾出镇秦陇,史书中除记载他“好施爱士”之外,对其佛教信仰记载很少。然而,此缺憾却被武山拉梢寺旁题记的发现而弥补了。此题记指明拉梢寺大佛崖造像造于北周明帝宇文毓三年(559),为陇山左右及河西一带北周造像的断代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物资料。题记提到大佛崖造像主是尉迟迥,证明北周时期较大规模的造像均与政治势力有切实关系。由此可以认为:尉迟迥在拉梢寺的修造佛像,可能带动了这一带的石窟开创。   [关键词]尉迟迥;拉梢寺大佛; 石窟开创   [中图分类号]K87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0-0005-03      尉迟迥,《周书》卷21、《北史》卷62皆有传。《周书》谓其先祖为“魏之别种,号尉迟部,因而姓焉”,又谓:“迥少聪敏,美仪容,及长,有大志,好施爱士。稍迁大丞相帐内都督。尚(西)魏文帝女金明公主,拜驸马都尉。从太祖(宇文泰)复弘农,破沙苑,皆有功。累迁尚书左仆射,兼领军将军。迥通敏有干能,虽任兼文武,颇允时望。太祖以此深委仗焉。后拜大将军。”彰显尉迟迥才能的另一重要事件是其力排众议,支持宇文泰伐蜀之议,并受命亲率大军出散关,临剑阁,取蜀地。因“诏迥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又因“平蜀之功,同霍去病冠军之义,封宁蜀公。进蜀公,爵邑万户”,至北周宣帝崩后,杨坚(隋文帝)辅政,以迥望位太高,甚猜疑之。时迥为相州总管,杨坚仍不放心,便派迥子??赍诏书召迥入京。迥见杨坚当权,有篡位之心,遂起兵反抗,但很快被杨坚击败,迥在邺城自杀。至唐朝武德年间,迥从孙耆福上表,请求为其祖“昭雪”,朝议以迥忠于(北)周室,遂为其改葬。   《周书》本传未载尉迟迥曾任“陇右大都督”、“秦州刺史”等事,但同书《明帝记》却载:“(528年)冬十月辛酉,(帝)还宫,乙丑,遣柱国尉迟迥镇陇右。”又载:“(559年)冬十月甲午,以柱国、蜀国公尉迟迥为秦州总管。”《北史》本传说得更为明确,谓其曾“镇陇右,武成元年,进封蜀国公,邑万户,除秦州总管,秦渭等十四州诸军事,陇右大都督”。由此可见,尉迟迥出镇秦陇确为史实。   惟一使人迷惘的是,史书中除载尉迟迥“好施爱士”之外,对其佛教信仰记载很少。然而,此缺憾却被拉梢寺大佛旁题记的发现而弥补了。   在陇山以南地区,拉梢寺石窟是仅次于麦积山石窟的一个石窟群。其位于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处榆盘乡钟楼湾村的鲁班峡中。这一带原有佛教建筑十多处,惜今多已毁没,只有拉梢寺、水帘洞、千佛洞、显圣池还保留有佛教造像和壁画等。   拉梢寺造像俗称大佛崖,因其在崖面造像故。其崖上造大型浮雕式一佛二菩萨,为石胎泥塑。佛通高竟达40米,低平肉髻,髻施石绿色。面形长圆,施白色,宽眉大眼,鼻大唇厚,颈短肩宽,躯体硕壮。着紧身通肩大衣,衣纹在胸前呈弧形,结跏趺坐于一方形仰莲座上,双手施禅定印。佛身施朱红色,上彩绘石绿方格纹。   大佛两边侍立二菩萨。北侧菩萨戴宝冠,面半圆,双耳垂肩,宝缯垂于肩头,上身着僧?o支,饰项圈、臂钏。下着裙,披巾自双肩搭下穿肘下垂,双手捧盛开的莲花。南侧菩萨只有头部,身部残。   佛座自上至下有三层浮雕:第一层仰莲上卧狮,狮左右各三,头均向外;第二层仰莲上卧鹿,左右各四,头均向外;第三层仰莲上立象,正中一头,左右两侧各四头。以狮、鹿、象这种佛经和佛教造像题材中常用来代表佛和佛法的动物作佛座,在国内其他石窟中尚不多见。佛座正中凿长方形尖拱顶浅龛,内又塑一佛二菩萨。   千佛洞石窟又称七佛沟,距拉梢寺约0.5公里。其地为群山环抱,石窟开凿在一处不规则的天然石洞的西窟上,现存窟龛共29个(方)。其依山势,自上而下分三层布局。虽有20多龛,但龛内造像完整者少见。观其遗迹,造像题材多是一佛二菩萨。只有第16龛(位于崖壁正中)原塑七佛,今只存一大佛头,高1.2米左右,低平肉髻,面方圆,长眉细眼,鼻高唇小。千佛洞石窟又称“七佛沟”,即源于此。以其七佛像的规模与所处位置来看,16龛七佛造像应是此处占主导地位的造像。   千佛洞石窟还保留有一些壁画遗迹,如崖上方多有结跏趺坐佛,下部有供养人像等。   水帘洞石窟隔响河沟与拉梢寺相对,两窟相距不足0.5公里。此地山高沟深,林密叶茂,曲径通幽。石窟为一高30米、宽50米、深20余米的天然石洞,因洞顶常有水向下倾泻,故称水帘洞。   水帘洞石窟中现保存的主要是两壁长17米、高8米的壁画一方。壁画按其内容,可分六组:   第一组为佛说法图,占整个绘画面积的1/2。其画中部绘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低平肉髻,面圆耳大,细眉大眼,高鼻方唇,唇上画八字胡。着红色通肩大衣,上画石绿色方格纹,双手置于胸前。二菩萨戴宝冠,长发披肩,宝缯下垂飘扬,足着圆口鞋。佛两侧二弟子高度仅及菩萨一半,均着袈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