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剧源头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剧源头初探    戏剧是综合艺术,融汇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她的演出呈现有三种基本形态:一是在屏幕上以活动影像平面表演故事的影剧,二是在小型舞台中以操作傀儡立体表演故事的偶剧,三是在大型舞台上以真人现场表演故事的人剧。    其中影剧最简易也最古远,是两维的运动图像。前辈专家研究成果已经告诉我们:影剧最原始的形态是灯影戏,后经发展成为皮影戏,到今天已由现代科技装备而更新换代为影视剧。    我们现在正处于影视剧鼎盛的时代。君不见电影、电视、光碟、网络视频层出不穷、五光十色,俨然成为当今戏剧文化的主流。与此同时,研究影视剧及其发展史,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程季华在《中国电影发展史》里记述:“1896年(清光绪22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此后中国电影就以这一天为纪念日。其实后来经考证,放映的原来是介于古老皮影戏和现代电影之间的幻灯片。    那么追根溯源,在人们已公认灯影戏是影视剧的鼻祖后,应更进一步研究:灯影戏的源头又在何处?而这,恰恰就是包括影视剧在内的整个影剧起始之源。    我的结论是:影剧起源于剪纸。       童年的记忆启迪深思引发探源       我的母亲很爱窗花,生前常常哼着小曲在农家土炕上剪纸。我们家每逢过年的日子,各个窗上都要贴各式各样的窗花。这窗花不仅有母亲的手艺,也有邻居们相互交流庆贺年节送的。安乐的故乡,形成了一个妇女们自由组合剪纸创作的群体。我在这母亲艺术的熏陶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期间有一件小事,使我至今难忘。那是一个秋雨连绵几十天的日子,天将黑,我和几个小伙伴在邻家的屋檐下无奈地看雨落,忽然传来好像唱戏的女声:“播、播,播簸箕,快把黑云播过去……”寻声望去,只见灯光晃动的窗户上一个人影儿不停地作揖。忙进屋里看,原来是我们共同的接生婆――六婆正虔诚地跪在炕上向天祷告。意在:祈求老天别再下雨了。她把一个较大的剪纸影人背贴在窗户纸上,两条胳膊抱拳对着她的小油灯。六婆的小油灯转动起来,那影人便随着她的唱而做出“播簸箕”状祈祷揖拜。六婆要我们都虔诚地跪在她炕沿下,高声和她一齐反复唱着那盼天快晴的祈祷歌儿。果然第二天雨住天放晴了,我好生奇怪那影人儿竟有如此神力。后来我问过六婆是谁教的,她说自己也是跟她的婆婆学的,祖祖辈辈这么一直传下来的。    现在想来,这不正是剪纸影人充当角色活动起来演出影戏的雏形吗?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起源于祭祀活动。我所见到的这种远古流传下来的中国乡村农民祈雨祛灾活动,不也是祭拜上天求神保佑吗?影剧的起源,于此依稀可见。       剪纸能创造影剧所必需的“影人”       任何戏剧都要演绎故事情节,都必须要有能活动、能言语的角色作为“代言体”才能实现。这在人剧里由“演员”充当,在偶剧里由“木偶”充当,在影剧里则要由“影人”充当。    影剧不断发展,影人也节节提升。剪纸而成的各种形象的人物图像,成为最原始、也最简单易行的“代言体”。这种剪纸人物在灯光照射下运动就可以成为机灵可爱的“影人”。中国古老的灯影戏,正是以这种裁剪而成、光照而动的“影人”来充当五花八门的演员角色的。    灯影戏今人多知为皮影戏,眼下还有很多专业和业余的演出团体。他们都是以牛皮来剪刻影人的。但宋末吴自枚《梦粱录》记载:“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工巧,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装饰,不致损坏。”可见在元代以前,影戏的影人是真正“以素纸雕簇”的剪纸,之后便是羊皮、驴皮、牛皮了。    更有传说:西汉文帝刘恒时,宫妃抱着太子在窗前玩耍,把梧桐树叶子剪成影人,用宫灯映在窗纱上表演取乐,后来传向民间发展成为教化百姓的灯影戏。由此还传下来中国古代一首著名的民谣:“汉妃抱娃窗前耍,巧裁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安天下,制乐传于百姓家。”如此看来,东汉蔡伦造纸以前,影戏的影人不是剪纸所得,而是裁剪树叶而成了。    剪纸艺术应当泛指用手工剪裁的各种平面图像,并非没有造纸就无剪纸艺术可言。这样西汉的“巧裁桐叶”和宋元刻皮影也就都可囊括在剪纸之列了。    其实中国“纸”的概念,在“蔡侯纸”之前是把 “缣”这种质地细薄的丝织品当纸用以书写文字的。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纸”的解释是:“纸,丝滓也,从系氏声。”《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为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可见东汉前的剪纸是剪缣帛,并不等同于后来的剪纸。那么我国从黄帝嫘祖时代开始养蚕出现丝织品,裁剪丝帛的早期剪纸艺术也应相随出现。   但不论造纸之前的裁树叶、剪缣帛,或者造纸之后的剪纸、刻羊皮、雕牛皮,其创造的人物都为灯影戏演出具备了必不可少的演出代言体角色。正因为出现了这种代言体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