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精品教学(浙江师范)英国文学 2.pptVIP

外国文学精品教学(浙江师范)英国文学 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英国文学 “湖畔派”(Lake Poets)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Southey,1774——1843 ),他们厌恶城市文明,远离城市隐居湖区,其诗作歌颂大自然,描写远离城市的农村生活,缅怀宗法制的农村生活,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他们主张以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带动了诗歌艺术的革新,成为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 1815年左右,新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出现,把英国诗歌带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境地,其代表拜伦、雪莱 (“恶魔派” )和济兹。 小说:历史小说家司各特;世态小说家奥斯丁 柯勒律治(Coleridge,1772——1834) 两种类型:一类是友情诗或他所谓的“交谈诗”,另一类是象征诗或神秘诗(具超自然的色彩 )。 《沮丧》:主题是生命的损失和艺术创造力的钝化。 “灵魂本身必须射出光芒、辉焰、/一层裹覆大地的明亮的云霞。” 《老舟子吟》(1797) :举弓将一信天翁射杀而引起神秘的惩罚。 华兹华斯(Wordsworth,1770——1850) 《抒情歌谣集·序》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他在序言中认为“所有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主张写“微贱的田园生活”,“以口语入诗”。 《丁登寺》(1798) 《不朽的征兆》(1804)探讨人生与自然关系:“曾有那一时刻,草原、山林、溪水、大地/以及每一平凡的景象都在我眼中披着天堂的光芒……” 《序曲》 (1805)注重自我主观世界 :“一位诗人心灵的成长” 。 “对一切永恒的自然现象的爱,一种储存起自然印象的习惯,以及对动物、乡村居民和精神赤贫者的虔诚敬意。”(勃兰兑斯) 丁登寺 五年过去了,五个夏天,还有 五个漫长的冬天!并且我重又听见 这些水声,从山泉中滚流出来, 在内陆的溪流中柔声低语。—— 看到这些峻峭巍峨的山崖, 这一幕荒野的风景深深地留给 思想一个幽僻的印象:山水呀, 联结着天空的那一片宁静。 这一天到来,我重又在此休憩 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之下,远眺 村舍密布的田野,簇生的果树园, 在这一个时令,果子呀尚未成熟, 披着一身葱绿,将自己掩没 在灌木丛和乔木林中。我又一次 看到树篙,或许那并非树篱,而是一行行 顽皮的树精在野跑:这些田园风光, 一直绿到家门;袅绕的炊烟 静静地升起在树林顶端! 它飘忽不定,仿佛是一些 漂泊者在无家的林中走动, 或许是有高人逸士的洞穴,孤独地 坐在火焰旁。 …… 孤独的割麦女 看,一个孤独的高原姑娘 在远远的田野间收割, 一边割一边独自歌唱,— 请你站住.或者俏悄走过! 她独自把麦子割了又捆, 唱出无限悲凉的歌声, 屏息听吧!深广的谷地 已被歌声涨满而漫溢! 姑娘唱什么,我猜不着, 她的歌如流水永无尽头; 只见她一面唱一面干活, 弯腰挥镰,操劳不休…… 我凝神不动,听她歌唱, 然后,当我登上了山岗, 尽管歌声早已不能听到, 它却仍在我心头缭绕。 (飞白译) 拜伦( Byron,1788-1824 ) 早期代表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4卷,1812-1818),写厌倦生活的贵族青年哈罗尔德游历欧洲各国的观感。全诗共4章。第1、2章记录了诗人第一次出国游历的所见所闻,第3、4章写诗人永远离开英国、成为流亡诗人时在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地的见闻与感受。该诗艺术地概括了诗人对当时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身感受和深入思考,兼叙述、议论、抒情于一诗,有“抒情史诗”之称。 长诗的主人公哈罗尔德是一个叛逆的贵族青年,一个孤独而忧郁的漂泊者。通过这一形象,诗人表现了19世纪初期欧洲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对于当时现实的失望情绪。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一七八 在无径可通的林丛有一种乐趣, 在寂寞幽僻的海滨有一种狂欢, 这里是一个无人侵扰的社会: 面对大海,乐声伴着涛声呜咽。 我不是不爱人类,但我更爱自然。 从我和人们的交往,从过去的经历 或今后可能的遭遇,我悄然脱身 和那茫茫广宇融成一体,我的心绪 绝非言语所能表达——但也无法隐匿!  一七九 翻滚吧,你深邃幽暗的海洋—— 一万艘战舰在你身上徒劳无益地掠过, 人类给大地撒下毁灭的印记,但他的统治 却在你的岸边终止——你的底层残骸交错。 这些都是你的业绩,而人类却留不下什么 他恣意蹂躏的踪影,除了他渺小的自己 恰似一滴雨珠,一刹那间向海上坠落, 汩汩地冒泡、呻吟,沉没在你深深的怀抱: 没有坟墓——不闻丧钟、不见棺椁,无人知晓。 “东方叙事诗”(1813-1816)一组以南欧、西亚一带的大海、原野或王宫为背景的长篇叙事诗,包括《异教徒》(1813)、《阿比托斯的新娘》(1813)、《海盗》(1814)、《莱拉》(1814)、《柯林斯的围攻》(1816)和《巴里西那》(1816)等6部,统称“东方叙事诗”。 拜伦式英雄:“东方叙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